今年1至7月份,我国有色金属(含矿砂)进口9312.69万吨,同比增长24.75%;出口321.87万吨,同比增长5.76%。 7月份单月进口量1565.69万吨,创19个月以来新高;单月出口量徘徊在45万吨左右。
我国海关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7月,我国有色金属(含矿砂)进出口总量依然延续强劲势头。进口量快速增长,同比增幅达24.75%,其中,7月份进口量创去年以来新高。1月至7月出口量同比增长5.76%。 1月至7月,我国有色金属(含矿砂)进口9312.69万吨,7月进口1565.69万吨,单月出口量徘徊在45万吨左右。 受全球经济低迷、国内产能过剩、企业成本高企以及贸易摩擦等因素的影响,今年前7个月,我国有色金属(含矿砂)进口平均价格最大降幅超过35%,出口超过20%。 前7个月,我国铜、镍、铝3种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铬矿产进口8930.64万吨,占同期我国有色金属(含矿砂)进口总量的95.9%。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前会长康义在一次论坛上表示,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相对贫乏,现有矿产资源储量保障程度低,原材料供应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 “这种局面短期内很难改变。”康义指出,“一点可喜的变化是,有些领域的加工产品出口有了很大的突破。比如铜材上半年贸易逆差缩小,上半年进口31.6万吨,同比下降7.14%,而出口25.55万吨,同比增长2.63%。” 从国际上看,全球经济增长缓慢,主要发达国家市场除美国经济增长表现尚佳外,其他市场经济增长欠佳。受宏观经济影响,全球有色金属市场需求低迷。 全球低利率背景下,资源领域投资旺盛,有色金属矿产等大宗商品产能迅速扩大,供应过剩。从国内看,上海铜库存高企,电解铝面临产能不断释放和库存攀升的压力,铅锌矿山及冶炼厂开工率回升,国内供应压力继续增大,产品价格出现下滑。 对此,康义表示,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叠加的阶段,加上世界经济也在深度调整,发展环境十分复杂。 “针对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的诸多问题,需要从3个方面加以解决:一是调整产业结构,突破资源瓶颈;二是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竞争力;三是注重行业自律,加强交流合作。”康义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