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下称“上期所”)上市交易的石油沥青期货被认为是国内原油期货的铺路品种。目前。种种迹象表明,与此前数年相比,国内推出原油期货的步伐在不断加快。
我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原油净进口国,不仅如此,我国同样是原油生产和贸易大国,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下称“自贸区”)的成立,为原油期货的推出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自贸区将筹建国际原油期货平台
上期所负责人近日表示,目前原油期货已没有制度障碍,所涉及的引入境外投资者、外汇政策、海关政策等都已经得到各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
作为原油期货的先锋品种,石油沥青期货的活跃度不容小觑,10月9日上市交易首日,沥青期货总成交量超34万手,持仓总量达到7万手,沥青期货成交持仓量在所有上市的期货品种中排名靠前,可与期货市场近期上市的另一重量级品种动力煤相媲美。
在沥青期货上市之后,原油期货上市也将提上日程,步伐已经明显加快。证监会近日发布的《资本市场支持促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若干政策措施》指出,拟同意上期所在自贸区内筹建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具体承担推进国际原油期货平台筹建工作。依托这一平台,全面引入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期货交易。
不仅如此,记者还从上期所了解到,目前上期所也在加大对原油和天然气期货研究开发岗位、市场拓展推广岗位、交割业务管理岗位的人才招聘力度。
自贸区还为国内大宗商品金融化和国际化提供了契机。证监会还表示,支持自贸区内符合一定条件的单位和个人按照规定双向投资于境内外证券期货市场;支持自贸区内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开展面向境内客户的大宗商品和金融衍生品的柜台交易。
证监会副主席姜洋此前表示:“我们原油期货市场建设是一个开放性的市场,是一个交易平台,现在我们在论证当中,包括它的结算工具、包括它的保税交割、包括税收政策、包括境外投资者的参与。”
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张国宝近日撰文指出,鉴于我国现有石油流通体制的现状,上市原油期货的一些条件仍不完善,原油期货从上市交易到真正发挥功能作用还需要较长时间,还需要配套改革完善相关政策,但原油期货毕竟是符合市场化发展方向的新机制,宜尽早起步,为以后发挥市场功能奠定基础。
原油期货人民币计价有成功的可能
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原油消费国,且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本周报告显示,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净进口国。
在中国能源需求持续上升的同时,页岩油革命导致美国原油进口量显著下降。EIA数据显示,9月份美国日均石油消费与国内产量差额为624万桶/天,同期中国的差额为630万桶/天。
国际原油市场定价曾被大生产商垄断,20世纪80年代以后,不断发展的原油期货市场成为了原油的价格基准。作为全球第二大原油消费国,我国尚无自己的原油期货品种,虽然上期所负责人去年就曾表示在去年年内推出原油期货,但是至今仍未具体的上市时间表。
不仅如此,虽然日本、新加坡和俄罗斯都曾在推出原油期货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和尝试,但因交易不活跃导致上市后的原油期货成交量一般,预想中的价格发现功能没有很好地发挥。因此,亚太地区目前还没有权威的原油期货市场,更缺乏反映亚太地区自身原油供需状况的参考价格。
根据上期所此前透露的原油期货合约草案,原油期货的交易品种为中质含硫原油,突出“国际平台、净价交易、保税交割”的原则,即原油期货的交割价格为不含关税、增值税等税费的净价。由此来看,现行的原油进出口政策不会成为上市原油期货的直接障碍。
张国宝还认为,原油期货的推进与我国石油流通体制改革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不可能等到石油流通体制改革到位再来推进原油期货的上市,可以在原油期货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推进石油流通体制的改革。
此外,目前国际市场已经推出的原油期货多使用美元计价和结算,且国际原油现货贸易普遍采用美元作为计价和结算货币,非美元计价的原油期货市场尚未有成功的先例。
至于我国原油期货结算货币政策的选择,张国宝还指出,我国目前的经济规模、贸易增长和投资套保需求与其他国家相比有明显的数量级的区别,基于 “中国因素”、以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应该有成功的可能。
事实上,国内原油期货谋划已久,2004年初,国务院对燃料油期货上市做出批示时曾强调,先从燃料油期货起步,积累经验,创造条件,逐步上市多品种的石油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