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金属化工 » 正文

废品基地华丽转身变公园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有色金属网       发布日期:2013-10-16   浏览次数:36

核心提示:谁能想到就在两年前,这里还处于严重的生态危机状态。作为当时江北最大的废旧塑料回收集散地,白云湖镇曾有20多个村两万余人从事这

谁能想到就在两年前,这里还处于严重的“生态危机”状态。作为当时江北最大的废旧塑料回收集散地,白云湖镇曾有20多个村两万余人从事这一行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为改善环境,2011年章丘市果断对白云湖周边经营废旧塑料的行业进行彻底取缔,存在近30年的“毒瘤”被一举铲除。

但是,这一行业的取缔使两万余人必须另寻出路,另谋生计,两年来,白云湖人是怎样走出一条属于白云湖特色的致富之路呢?10月12日,记者走进白云湖,倾听他们的创业转产的故事。

文/片本报见习记者杜彩霞通讯员郑森

曾经:隔村500米空气刺鼻

12日上午,记者来到白云湖镇湖南村生态甲鱼养殖基地,在基地的入口处就有一条河道,河道两侧就是基地的甲鱼养殖的池塘,不时有鸟飞过来,据当地村民说,有时都有白鹭飞过来。

可是,这样的情景在两年前是根本不可能的。湖南村村支部书记梁成福对记者说,“现在的养殖基地门口距离村子有一里地,两年前村外的人从这边过都受不了刺鼻的味道。”原来,两年前村民大部分都在从事废旧塑料的回收和再加工,而工作地点就在村子里,对空气污染很严重。“村民可能都习惯了那个味道,但是只要从外边回来,或者外边的人进村都会受不了那种刺鼻的味道。”梁成福说。

废旧塑料回收行业污染的不仅仅是湖南村的空气,还有水和土地。“生产中产生的一些废水,排到地下,水又会渗透到土里,也把土污染了。有时土自己就变成蓝色,还有些土地,会根据气温而变温。”梁成福说,“即使那时候会赚些钱,但是总感觉不是长远之路,村民总是生活在那样的环境里是不行的。”

后来:从养羊、养牛到养甲鱼

湖南村是一个有着600余口人的小村庄,但是突然进行转产也是存在困难的。“当时就想农民嘛,还是守住老本行,于是就打算做养殖。”梁成福说。于是,在他的带领下,村里人开始养牛。但是,由于刚刚转产,过去污染的水还未进行治理,牛喝的水不健康,养牛的这条路行不通了。后来,村民又开始摸索着养羊、养兔子,都因为一些自身和市场的因素而宣告失败。

终于,在部分村民的启发下,大家发现养殖甲鱼这条路。湖南村村北就有一大片的池塘,由于过去人们都从事废旧塑料回收的行业而闲置,转产完全可以利用村里的这个优势。养殖甲鱼对水质要求是很高的,过去的污水是万万不行的。“我们就先进行污水处理,先将池塘和河道进行清淤,处理污水和淤泥,改善水质。”梁成福说。然后,又组织村民进行养殖甲鱼的学习,向村里的“老专家”学习,然后再培养专门的技术人员。孙泰森就是学成的技术人员,今年他培育的甲鱼苗有3万多只。梁成福说,“村里还成立了生态甲鱼养殖合作社,给村民提供技术支持,并且统购饲料,统一销售,给村民省了不少事。”

如今:三分之一村民从事甲鱼养殖部分年收入达几十万

现在,村里的160多户人家,有50多户从事甲鱼养殖,除此之外还有十余家养羊。梁成福就是其中一个,去年梁成福就培育了甲鱼苗7000多只。“我们村全年出甲鱼能达到6万到8万斤。”梁成福说,“部分村民年收入能达几十万元。”

村民史建波就是村里的养殖甲鱼大户,他承包了近30亩池塘,每年出甲鱼苗10000多只,还养了30多只羊。史建波说,“现在生活的环境好了,收入也没有比原来减少,有的时候还会比原来挣得多。”

目前,湖南村的甲鱼养殖基地约有2000多亩,70多个池塘。梁成福说,“我们打算继续将甲鱼养殖推广下去,下一步还推广养羊。将来要将池塘边的过道改造成农业观光路,在路边种植南瓜一类的植物,把基地建成观光园,带动全村发展致富。”

在白云湖的转产路上不仅仅有湖南村的甲鱼生态养殖,还有石北村刘永峰的用芦苇画走出的致富之路,还有张克金竹柳种植基地将土地打造成“绿色银行”。据了解,目前白云湖22个村1325户经营业户已完成转产转业。下一步,章丘白云湖将借助国家级湿地公园这一平台,努力打造“现代宜业、生态宜居、休闲宜游”的生态招牌。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