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0月15日)出炉的《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并将遏制重复建设、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工作列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意见》称,将重点推动山东、河北、辽宁、江苏、山西、江西等地区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压缩钢铁产能总量8000万吨以上。(每日经济新闻 )
中央对于化解产能过剩工作十分重视。据初步统计,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四次明确批示做好化解产能过剩工作,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曾表示,要坚定不移地化解产能矛盾。有了中央坚强的后盾,化解产能过剩将不再是无法解决的大问题了。新指导意见的出台,无疑显示出中央治理产能过剩的决心,那么,在国内钢铁行业持续低迷,钢材价格迟迟涨不上去的背景下,缓解产能过剩“国九条”的影响有多大?能否解决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呢?
化解产能“国九条”影响如何?
中信证券有关分析师表示,从钢铁行业看,淘汰落后企业名单中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多以生产线螺为主,所以对整个行业价格影响不大。
中国钢材网分析师表示:“与巨额的过剩产能总量相比,压缩8000万吨的产能不算是大数目,再说了,我国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期间淘汰钢铁4800万吨产能的任务非常容易,目前淘汰数目已经超过4000万吨,未来几年压缩8000万吨产能也并不难。因此,可以说,如果仅仅依靠压缩的这些产能,估计还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钢铁业产能过剩问题。”
“本次出台的8000万吨削减钢铁产能计划,如果只是出一个压缩的指标,一个数字,意义不大;能否有更详细的实施手段才是关键。”业内知名网站分析师表示。
化解产能过剩需要地方鼎力配合
业内知名人士表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央的审批是管住了,但是,地方政府那边却不好办。迫于GDP考核、政绩等方面的考量,地方政府对淘汰落后产能总有所保留,并且还有大量违规现象存在。因此,化解产能过剩不仅仅需要高层设计,更需要地方政府的全力配合。”
众所周知,地方政府之所以对淘汰落后产能有所保留,甚至“唱反调”,主要是因为淘汰落后产能一定程度上也触及了其利益。
一方面,为了实现经济效益和政绩,地方政府对行业的过分干预造成行业不能减产停产,已经成为行业产能难以削减的主因。钢铁企业规模较大,往往是就业和纳税大户。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再GDP增速、就业、税收等压力下,只好大肆扩张、招商引资,这一定程度上助推了产能过剩。
此外,为了政绩,地方政府往往对那些产能大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长此以往,淘汰落后产能就变成“雷声大,雨点小”的形式工作。更有甚者,为了保住就业、GDP,一些地方政府再明智产能过剩和行业亏损的情况下,还不让减产,并且,对一些亏损严重的钢铁大户还实施政策补贴。
针对这种现象,《意见》强调,将遏制重复建设、化解产能过剩工作列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指标体系。笔者认为,如今把化解产能过剩的问题列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无疑将提高地方政府对产能过剩的重视,也是对地方政府的有效督促,可以说,地方政府将不得不认真对待产能过剩问题了。
如果化解产能过剩能够冲破地方政府的保护,让地方政府积极配合的话,估计化解产能过剩将会进入实质性的阶段,效果也会更加明显些。
不过,整体来看,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经济改革未完等背景下,淘汰落后产能极有可能遭遇地方政府阻碍,行政性指令只是短期对策,要从根本上化解过剩危机,还需减少政府干预。
化解产能过剩需要打破钢企侥幸心理
进一步化解产能过剩问题不仅需要处理打破地方政府的保护,还需要钢企们的主动配合。据中国钢材网了解,大多数钢厂之所以宁愿死扛也不减产,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地方政府迟早会救市。
从钢铁行业看,淘汰落后企业名单中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多以生产线螺为主,对大型钢铁企业来说,影响不会很大。所以,只要还有能力坚持或者想办法还能熬下去的钢铁企业都不会轻易减产。
而本次的“国九条”对市场上环保能力较差、生产设备不达标的中小钢厂来说,无疑是“大灾大难”,很可能会被淘汰出局。
笔者认为,不管是煤炭企业、钢铁企业、玻璃厂还是汽车制造商等,都要试着摆脱对政策、对政府救市的依赖。从目前的经济改革来看,后期政府救市的几率可能会变小。对于政府来说,不要太“娇惯” 某些行业、产业、企业,否则,“温室里的花朵”很能经受住“风雨”的考验,“惯坏的孩子”“惯坏了企业”很难再全球市场的“大海浪涛”中生存。
综上来看,去产能化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需要中央的顶层设计,也需要政府的强力支持和钢企的积极配合。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内需、外需均不是很给力的情况下,钢材市场能否真正好转关键在于化解产能过剩的进度与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