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紫金矿业集团的表现无疑是耀目的。数据显示,该公司2012年实现营业收入超过480亿元,利润总额超过85亿元,总资产超过670亿元。利润总额在有色及黄金行业排名第一,各项综合指标名列前茅。
在全国找矿大会期间,承办单位、紫金矿业董事长陈景河受到了与会代表特别是媒体的“追捧”。
在大会开幕式上,陈景河介绍了紫金矿业去年的生产经营和地质工作情况,并就矿业与地质勘查与与会者交流了心得。
陈景河说,过去10年是矿业和地质勘查业的黄金十年,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减缓,市场对矿产品需求尽管还在增长,但需求增长速度明显减缓;矿业行业多年来的高额利润引发了矿业投资热,较多产能在逐渐释放,供需矛盾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加上黄金和基本金属金融属性的显著增强,矿产品及金属市场波动更加剧烈。最近黄金和基本金属价格大幅度下跌,全球矿业股票的跳水性下挫,充分表明矿业的春天已经过去。过去我们习惯于看金属价格年年涨,今后我们可能要面对震荡下行的总体格局。
“我们不能左右市场,但我们必须做好准备,在市场竞争充分的条件下,‘成本为王’。我们现在可以看到一些企业的风光,过去曾经每年超百亿元的利润,现在年亏数十亿元,陷入非常困难的境地。”陈景河认为,目前矿产品价格仍然处于高位,只是比前几年最高位已经有较大差距。如果现在这一价位都难以接受,我们就应该重新审视我们的策略。
陈景河表示,地质勘查与矿业息息相关,命运相连。经过30年的市场洗礼,地勘单位和探矿者们市场意识显著增强,实力和能力也有显著提高,地勘单位面貌焕然一新,探矿者的待遇也显著提高。但非常遗憾的是,在地质勘查和矿业黄金时期,地勘单位鲜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市场转型。中国地质勘查和矿业仍然是一个很好的行业,紫金矿业集团非常愿意与有丰富资源的地勘单位合作,为地勘单位实现市场化助力。
陈景河说,市场的低迷,为有实力的企业提供了非常好的并购机会,关键在于有没有能力实现1+1>2。作为探矿者,这些年接触了较多的国际性地质勘查和矿业公司,他感觉到地质工作也面临技术升级。过去几十年,化探在发现勘查黄金及其他有色金属资源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物探方面进步很慢。根据地质体、矿体物性差异,运用物探技术,进行立体填图,可实现高效且较为精确的定位,对于提升地质勘查工作质量和水平有重要意义。
据他介绍,2012年,紫金矿业积极投身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累计投入地勘资金4.5亿元,新增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达到1002亿元。到目前,紫金矿业所掌控的资源,60%以上是其本身找矿的成果。
在接受央视财经频道采访时,他表示,紫金的目标是要做成一个一流的国际性矿业集团,一定要“走出去”。市场发生重大变化,对于紫金而言,是一个扩大海外并购成果的机会。“这方面我们是非常有信心的。我们也准备好迎接矿产品价格进一步下跌的挑战。”
在现行矿产品价格下跌的背景下,紫金“国际化”战略会如何实施?是否会因大环境的变化而有所变动?陈景河说,紫金现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如果还是做一大批非常小的项目对公司的管理是非常不利的。所以紫金公司需要一些重大项目的支撑,企业才能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中国总体是一个资源较为贫乏的国家,基本金属保有资源储量不到全球的10%,但提供了全球约40%以上的产能(包括进口)。中国现有资源能开发的基本上都已开发,而且我们的储量比例不高,大多为贫矿、小矿,矿产品国内供应可持续性不高,还有赖于国际市场。在一个供需矛盾较为突出的市场从事地质勘查和矿业开发,这个行业无疑是个好行业。因此,尽管黄金价格下跌,一定会使紫金的海外项目盈利能力受到影响,但是紫金矿业走国际化道路是坚定不移的。
谈到在现有条件下规避风险的思路,陈景河说,最近一段时间,整个黄金和矿业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抗风险能力低的企业纷纷寻求买主。但对于有实力的企业而言,尽管市场现在非常低迷,但是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并购机会。黄金是紫金主营业务,黄金优先是紫金的基本策略。但是紫金同时推崇铜和其他基本金属并举,也关注其他矿种。
陈景河认为,关键在于并购以后能否有效运营。如果并购以后出现一种更大的亏损,那么并购只能是雪上加霜。但如果并购后能够通过一系列有效的管理,使成本得到有效控制,那么这样的企业不管市场如何变化,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对于众多媒体记者提问的“有什么特殊的运营方式来保证海外项目的盈利”问题,陈景河表示,从近20余年的历史来看,实际上,现阶段的矿产品价格也还算是高的。紫金在投资成本控制方面有自身的一套体系。比如说,去年矿产品的毛利率为64%,在现行条件下,即使矿产品价格再下跌一些,紫金还是能保持盈利,不像一些企业,价格高的时候利润很高,价格一下来马上亏损。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紫金运用管理手段和技术创新把成本控制作为最核心的工作之一。
“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创新。”他最后表示,这是紫金矿业对创新的理解。具体到海外项目而言,这意味着不管在哪个国家,都要因地制宜地根据项目所在国和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最适合的策略和模式。在中亚,他们以国内的管理层和技术人员为主;而在澳洲的项目,则调整了公司董事会与高管团队,但对核心企业帕丁顿金矿的中层基本保持原状不变,聘用了有在澳洲工作几十年工作经验的华裔CEO。该项目半年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