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面积仅占我国的8%,却消耗了全国42%的煤炭、52%的汽柴油,生产了55%的钢铁、40%的水泥。而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烟尘的排放量均占全国的30%,单位平方公里的污染物排放量是其他地区的5倍以上。这些地区每年出现霾的天数在100天以上,个别城市甚至超过200天。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长周凤起所指的这些地区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
在周凤起看来,今年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之所以反复出现雾霾,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我国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所积累环境问题的显现。
在“绿色能源与我们的生活”论坛上,周凤起表示,高耗能、高排放、重污染、产能过剩、布局不合理、能源消耗过大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污染排放量的大幅增加,建筑工地遍地开花,污染控制力度不够,主要的大气污染排放总量远远超过了环境容量等多种原因,造成一些大中城市的雾霾不断发生,不但冬天有,夏天也有发生,尤其是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出现的频次和程度最为严重。
2013年1月10日开始,北京、河北等地出现严重空气污染。1月13日,北京环保监测中心数据PM2.5浓度接近1000微克/立方米,远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标准值25微克/立方米和第一阶段的治理标准值75微克/立方米。
“虽然我们国家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做了不少的工作,但是仍然不到位,主要原因是标准偏低。”周凤起解释道,原来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是2000年修订实施的,中国有560个城市开展了空气质量检测,公布的达标情况是全国超过80%的城市已经达到国家三级标准。
“之所以达标,是由于标准偏低。”周凤起直言不讳地说。
据了解,世卫组织的标准值是25微克/立方米。如果达不到这一标准值,过渡时期有三个目标值,即第一个目标为75微克/立方米,第二个目标为50微克/立方米,第三个目标是37.5微克/立方米。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目前执行的PM2.5标准值为75微克/立方米。周凤起表示,如果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标准衡量中国城市空气质量,2012年上半年我国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中,PM10、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年均浓度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准则值的比例分别为0%、1.8%、63%,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氮排放量严重超标。
根据规划,为实现2020年的节能减排目标,“十二五”期间中国的能源控制目标为到2015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要求控制在40亿吨标准煤,2015年煤炭生产量拟控制在39亿吨。“能不能控制下来还是个问题。”周凤起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