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过“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遗憾的是,被称为“21世纪战略元素”、价值堪比石油的稀土,却未能为中国带来相应的财富。长期以来,我们以“比萝卜、猪肉还便宜”的价格向全世界供应稀土,以36%的稀土储量满足了全球97%的需求,造福世界、却由自己承受着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代价。如今,中国不愿再干傻事,吃叼了嘴的西方却不答应了!
中国稀土“白菜价”成为历史:
据英国《金融时报》10月30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世界贸易组织(WTO)已裁定中国的稀土出口限制与该组织的规则不符。而早在上周末,日本《产经新闻》也称,WTO争端解决机构汇总的中期报告大体认定日美欧的诉求合理,并劝告“中国纠正不当行为”。预计WTO将于11月下旬出台最终报告。若属实,这将是中国使用出口配额和关税作为产业政策工具的做法第二次遭到“成功挑战”。
此前的2009年,美国和欧盟就向WTO起诉,指责中方对铝土、焦炭、萤石、镁、锰、金属硅、碳化硅、黄磷和锌等9种原材料采取出口配额、出口关税、价格以及数量控制,违反中国2001年加入WTO时的承诺,造成世界其他国家在钢材、铝材及其他化学制品的生产和出口中处于劣势地位。2012年1月30日,WTO作出裁决:中国对多种工业原材料实施出口税和配额违背了WTO规则,并驳回了中国基于环境保护或供应短缺就初步裁定提出的上诉请求。这让欧美国家“雀跃”,更让业界对中国的稀土政策担心,因为在该领域中国同样采取配额制。
果然,随后的2012年6月27日,日本、美国、欧盟三方联手向WTO争端解决机构起诉,称中国在稀土上存在“不当限制稀土出口”问题,违背了当初中国加入WTO时的承诺。早在2010年之前,中国已连续数年逐渐减少稀土出口配额,以鼓励这些金属的加工尽量在国内完成。2010年下半年稀土出口配额骤减之际,适逢一艘中国渔船在有争议水域与日本巡视船发生冲撞,中国当时被指对日本实行禁运,结果造成一场稀土供应紧缺,大幅推高了价格。这次也让世界认识到中国在稀土领域的“统治”地位。
“稀土”是17种金属的统称。稀土是21世纪重要的战略资源,当今世界,每6项新技术的发明,就有一项离不开稀土。稀土有工业“维生素”之称,由于其具有优良的光电磁等物理特性,能与其他材料组成性能各异、品种繁多的新型材料,其最显著的功能就是大幅度提高其他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被广泛用于高技术、军事领域。
中国是世界上遥遥领先的最大稀土生产国,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过半。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长远的战略发展眼光,国内稀土企业无序恶性压价竞争、无序开发愈演愈烈,对内导致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对外则是低价倾销和稀土定价权的丧失。有分析称,按照目前的开发速度,再过二三十年,中国就会成为稀土小国甚至是无稀土国家。与此同时,多年来,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从中国购进的稀土,除了用于生产,还大量囤积在本国仓库中,以备将来之用。
稀土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不可再生资源,加强对稀土出口的管制有助于我们保护环境、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并推进稀土工业的健康发展。中国完全有权限制战略资源或者稀土这样造成严重污染的、能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出口配额对于抑制稀土开采和加工所造成的环境损害也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