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金属化工 » 正文

访白银公司西北铅锌矿冶炼厂化验技师李秋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有色金属网       发布日期:2013-06-26   浏览次数:54

核心提示:有人说,梦是现实的先兆;有人说,梦是憧憬未来的延续;也有人说,梦是实现理想的翅膀。李秋玲在无数晶莹剔透的器皿中,做了一场

 有人说,梦是现实的先兆;有人说,梦是憧憬未来的延续;也有人说,梦是实现理想的翅膀。李秋玲在无数晶莹剔透的器皿中,做了一场五彩缤纷的梦。为了这个梦,她付出了青春年华和无数心血汗水,辛苦待春锄。         ——题记                                    
    20多年的时光,匆匆的从李秋玲的生活、工作、学习中游走,忙碌的岁月里,青春不经意间从她身边逝去,间歇的日子里,当她梳理自己走过的路程时,不是对人生得失的过多感慨,而是对征程中每个脚印的记忆:走过风雨时的坚定信念,走过冰雪时的无悔追求,走过泥泞时的艰辛跋涉,还有那掌声和鲜花里欣慰、幸福的微笑,李秋铃——一位普通的女工,她就是这样诠释着自己的人生感受。

    初次见李秋铃,她一头短发,一双透明睿智的眼睛,一脸镇定安然的笑容,从笑容里我们走进了她的生活,走进了她的工作。
    50年代初,老家在东北长春的父母,为支援大西北来到了白银,接着被分配到白银公司一个分厂新疆哈密辉铜山矿,1963年李秋玲出生在新疆,东北人血脉里流淌着的豁达开朗的个性,加之新疆天山南北辽阔无垠的自然熏陶,塑造了李秋玲率真豪爽干练的性格。80年代初,李秋玲高中毕业,通过招工考试,顺利地来到了辉铜山矿工作,初到矿上工作,对于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女孩子来说,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事情,要求以男性为主的铜矿,工种都以男性设置为主,女孩子要想找个理想的岗位很困难,但李秋玲就不认输,为什么女孩子就不能到最前线的采矿面上工作呢?她主动要求,请示领导,说服父母,终于成了一名矿工,艰苦的工作、艰辛的劳作,锻炼了自己,也培养了自己,那时,李秋玲就已经是矿区小有名气的劳动模范了。
    1987年,李秋玲由于优异的工作表现,被调往白银公司西北铅锌冶炼厂中心化验室,成了一名化验师,新的岗位、新的工种,对她来说是人生的又一次挑战,她说:人的一生,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不管是做人还是干事业,最难的就是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刚到化验室李秋玲给自己定下了这样的工作流程:学习、实践、再学习。
    化验工作是一份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当时正值铅锌冶炼厂百业待举之时,尤其化验室的各种化验分析方法都处在起步阶段,化验的标本、仪器、方法、步骤以及制度都在起草阶段,在工作中,李秋玲越来越深刻地感到知识的匮乏,于是她一边如饥似渴的向书本学习,一边虚心的向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同时,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如果是别人都不懂的问题,她也要一门心思的弄出个究竟,学习、实践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2006年4月,有一批待入厂的锌精矿由于供方和厂方对含硅量测定值认识上有较大差距,厂里要求化验室立即进行仲裁试验,李秋玲在接到电话后便匆匆赶到厂里,从晚上8点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4点,终于将10个样品全部检测完毕,当填完化验单后,她感到头晕脑涨,倒在了椅子上……一个人一旦对工作到了入迷的程度,用不着领导安排、别人提醒,这么多年来,李秋玲有一个习惯性的动作,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化验室,习惯性拿起器皿摇晃、摆动、认真观察,在家做饭的时候,常常会把自己家装酱油、醋的瓶瓶罐罐提起来晃晃、闻闻、看看,惹得自己姑娘嘲笑于她。不一样的态度,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李秋玲白天上班面对无数个烧杯、量器,反复试验、细心摸索,夜晚她常常挑灯苦读、认真钻研,几年来,她坚持自学《分析化学》、《化学仪器分析》等大量的专业技术书籍,多次参加化验技术培训,并写下了十多万字的学习笔记,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很快成为车间独挡一面的化验技术能手,被车间任命为化验室班长。在她的带领下,先后配合车间工程技术人员完成了掌握铅精矿、粒料、粗铅等物中分子的化学分析方法,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了一整套适合湿法冶炼生产工艺技术的化学分析手段和分析方法。她还独立完成锌精矿中锌、锗国家标准化学分析方法验证,并配合厂部大力开展降低“两渣”含锌、净液三段净化改造、降低焙砂残硫和新产品开发等12项技术攻关工作,特别是由她主持并参与完成轴承合金中Cu、Pu、Zn、Sb等元素的分析方法和试验研究,填补了厂里轴承分析的一项技术空白。为铅锌系统的试车和顺利开车完成了技术储备,使化验分析工作走到了生产的前面,节约了时间、人力,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
    “无风杨柳满天飞,不雨棠梨满地花。”李秋玲恰似春天的杨柳飘洒着迷人风姿,又似秋天的棠梨在无雨的日子里顽强的、默默的奉献着果实。这也验证了春天耕耘、秋天收获的道理。2005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总书记***总理的接见。2007年被选举为十七大代表,将光荣地出席10月15号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面对这么多的荣誉,李秋玲从不骄傲和张扬,她深深地感觉到自己的责任和担子越来越重。她说,这些荣誉不是给她自己的,是给这个集体的,她只是一位普通的女工,在普通的岗位尽了一份应尽的责任。这种责任与生俱来,她把这种责任赋予人民、回馈社会、回报党和人民的培养之恩。她常说:一个人技术再好不算好,关键是大家都要掌握过硬的化验技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当好生产的“眼睛”。李秋玲带徒弟总是手把手的教,并将自己的技术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大家。有人曾经劝她留一手,可是她却说,那是对工作的一种不负责任,所有的成绩还是要靠大家一起去努力争取,我一个人就算使出浑身解数,也干不出多少活。如今,在她手里学到的技术有300余人,大家都亲切的叫她“李姐”。从2005年年底到现在,李秋玲手把手教出了15名徒弟。而在化验室里的16个班组中,几乎每个班组都有李秋玲带出来的化验技术骨干。在去年年底的全厂化验工技术比武中,她所在的班组几乎包揽了所有奖项。她所带的化验5班已成为全厂化验工培训基地,她自己也被公司破格聘为化验技师。
“我们的好大姐——李秋玲”这是化验班女职工在演讲时对她的昵称;“我的好妈妈”这是心爱的女儿在写作文时的命题;“我的好妻子”这是丈夫在众人面前对她的爱称。李秋玲不但在工作上是大家学习的标兵榜样,在同事和亲人中还是一位知冷知热的热心人,不管班上谁生病,她总是一声不吭的去顶班。这么多年来,由于把过多的精力用到了工作上,对父母、丈夫、孩子的照顾欠缺了一点,只要工作有闲余时间,她就会做一桌可口的饭菜,烧一壶东北老酒,和家人共享亲情。父母、丈夫、孩子最懂她的心思了,在工作上,家人从不扯她的后腿,有时李秋玲工作忙,丈夫就会给她送饭送菜,晚上加班,丈夫就会送去接来,他们相敬如宾、相互勉励、相互支持。只要是对方情愿做的事就去鼓励,让亲人在工作中享受人生、创造价值。李秋玲二十几年如一日,和她同龄的同事有的调走了,有的内退了,她依然坚守在这个岗位上,她对我们说,只要组织上、工作上有需要,她愿意学到老、干到老。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常年和这些化学成分打交道,让她身体健康受到了影响,她满脸的斑点,记录着一个化验师的工作特征,但李秋玲却从不后悔,也从未退缩和后怕。她说,社会分工很多,有的工作比这更危险,但是还有人去做,我的这个岗位算不了什么,我会认真地做下去。朴实的语言,验证了李秋玲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相信八月的金秋是一个让秋玲收获的季节,在这块钟灵毓秀的铜城大地上,在这无数器皿交响的碰撞中,在这深秋的霏霏细雨里,她的梦会更加真实,更加灿烂辉煌。
[音乐《我们的梦》]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