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矿业快讯 » 正文

突出“重围”是坦途——当前中国矿业形势及前景展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有色金属网       发布日期:2013-11-04   浏览次数:53

核心提示:自2012年开始,中国矿业行业进入寒冬期后,受内外经济增速回落、矿产品需求减弱、价格大幅下跌和原燃材料价格高位运行等影响,中

自2012年开始,中国矿业行业进入“寒冬”期后,受内外经济增速回落、矿产品需求减弱、价格大幅下跌和原燃材料价格高位运行等影响,中国矿业行业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而这种不妙的情况还在延续之中。今年以来,全球矿产品需求动能持续减弱,矿业投资呈削弱趋势,大宗商品及主要矿产品价格呈现高位下行趋势,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也随之加大。

2013年前三季度,全球经济艰难复苏,增速放缓。新兴经济体增长乏力。世界矿产品需求低于预期,价格高位回落,大宗矿产品供需基本平衡。我国主要矿产品产量仍保持增长,但增幅明显回落,企业经济效益下滑,行业效益下降。

中国矿业联合会专职副会长兼总工程师刘玉强在近日由中国工程院举办的中国矿业资源形势与对策论坛上分析,煤炭需求低速增长,产能大规模集中释放,库存持续高位,价格连续下滑,企业经营困难;钢材需求增速放缓,国内粗钢产量持续增加,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钢企经营异常困难,亏损面继续扩大。铁矿石供应相对平稳,铁精粉价格在低水平下震荡;有色金属生产、投资比较平稳,结构调整有所推进,主要金属价格震荡下行,部分品种价格触及近年新低,企业经营风险进一步加剧;化工矿产供需失衡,库存增加,价格大幅度下滑,进出口指标双双下降,固定投资出现负增长。

即使这样,但并不意味着中国矿业就没有了发展机会,业内许多专家仍十分看好中国未来矿业形势,在上面所说的中国矿产资源形势与对策论坛上,许多院士、专家对中国矿业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而这一信心则主要表现在对中国未来矿产资源需求的走势上。

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王安建表示,除能源矿产外,未来10年左右,钢、、铅、锌等大宗矿产需求将陆续达到需求高点,迎接资源需求“洪峰”,并与产业转型保持一致。

产能过剩:一个难解的困局

尽管当前矿业形势不景气,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矿山企业的积极性,“以销定产”似乎已不再是矿山企业遵守的法则。据了解,今年以来,我国矿山企业生产规模继续扩张,煤炭、铁矿石、有色金属等矿产品产量继续保持增长势头,虽然增幅明显放缓,但产能过剩的迹象十分明显。

对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行业来说,供大于求的基本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2013年以来,我国煤炭生产、运输、消费增幅回落,库存上升,价格下降,市场由年初的基本平衡转向总体宽松,主要煤种产品过剩比较明显。

尽管当前煤市虽然有局部回暖的迹象,但总体供大于求。一些大的煤炭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仍在上演价格战,动力煤市场尚没有好转迹象。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一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煤炭需求增速继续放缓。据初步测算,上半年全国煤炭消费量19.3亿吨,同比增长1.8%,增速比2012年回落1个百分点,比2011年回落7.6个百分点,估计未来几年我国煤炭需求仍将继续保持低速增长,煤炭去产能、去库存的压力依然很大。

“今年以来全社会煤炭库存一直维持在3亿吨左右,处于历史高位,煤炭市场下行压力仍然很大,预计四季度供需仍将保持宽松态势,企业经营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在10月21日召开的2013国际煤炭峰会上,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长方君实判断说。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新的煤炭产能逐渐形成并开始大量释放。前几年,大规模煤炭固定资产投资已形成新的产能,主要产煤省(区)通过资源整合和技术改造使一大批矿井陆续进入了投产期,新产能加快释放,预计2013年新增煤炭开采能力将达到4亿吨,由此将进一步加大煤炭市场产能过剩的压力。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表示,煤炭产能建设超前,短期煤炭市场供应宽松。

“十一五”以来的7年间,全国煤炭采选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5亿元,累计新增煤炭产能约20多亿吨。截至2012年底,全国现有煤矿总产能约39.6亿吨,产能建设超前3亿吨左右。

同样保持增长势头的还有铁矿石。最近几年,由于世界钢铁工业快速发展,尤其是中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受供求形势的影响,铁矿石也变成了疯狂的“石头”,矿价一路飚升,给钢铁工业生产成本造成很大压力。

近5年来,我国国内矿山铁矿石产量呈现大幅增长态势,2012年达到13.1亿吨,较2008年增长71.1%,如果矿价维持相对合理水平,国内矿山还会继续增加产量,估计增产原矿1亿吨。而今年继续这一增长势头,只不过增幅与过去相比开始呈现回落态势。据相关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国内铁矿石原矿产量9亿吨左右,同比增长6.7%,不仅累计产量创新高,而且每个月份的产量均超过历年同期水平。

铜、铝、铅、锌等十种有色金属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供应过剩、库存高位运行的情况依然突出。据相关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8月,全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2623万吨,同比增长9.7%,增速同比加快2.7个百分点。电解铝产量1435万吨,增长8.2%,减缓2.4个百分点;铜产量增长12.3%,加快5.1个百分点;铅产量增长8.4%,减缓1.2个百分点;锌产量增长10.8%,比去年同期下降5.7%。氧化铝产量增长10.4%,减缓0.1个百分点。

进口增加:屋漏偏遭连阴雨

与国内矿产品产能过剩遥相呼应的是矿产品进口数量的不断增长。虽然进口的增速在回落,但对国内矿产品的冲击依然不可小觑。

据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煤炭累计进口2.4亿吨,同比增长17.6%。9月份中国煤炭进口量仍然居高不下,高达2573万吨。即便是传统的煤炭出口大省山西,也开始出现了“逆差”,公开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山西出口煤炭74.5万吨,进口煤炭308.9万吨,进口量是出口量的4倍之多。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供的资料表明,国外进口煤的冲击在逐步增大。近两年来,我国进口煤持续增加,不仅严重冲击了沿海地区煤炭市场,还波及到了山东、河南、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内陆地区,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国内煤炭产量。

虽然受钢材市场需求减弱的影响,我国钢铁生产的增长速度降低,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铁矿石的进口量。海关数据显示,继7月份我国铁矿石进口量达到7314万吨,同比增长26.39%,创出单月历史新高后,9月份,我国进口铁矿砂及其精矿7458万吨,较上月增加557万吨,同比增长14.72%,再度创下单月历史新高。专家预计,今年中国铁矿石需求量将达到11.4亿吨,进口铁矿石将达到7.7亿吨。

与此同时,进口铝、锡、也都有所增加,而氧化铝由于受国内产能严重过剩影响,进口量明显下降。

价格下跌:企业生产经营举步维艰

自2012年三季度以来,我国以煤炭、铁矿石和有色金属为代表的大宗矿产品价格出现深度回调,煤炭、铁矿石价格跌幅超过30%,稀土价格跌幅超过40%。今年以来,价格下降的颓势依然存在,虽然主要矿产品价格呈现触底反弹迹象,但回升幅度有限。

煤炭行业,今年以来,经过几轮大的调整,煤价平均比前些年最高位时下降了300元/吨左右。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此时的煤炭行业已下滑至谷底,成为史上最困难时期。

目前,煤价虽然止跌,个别煤种甚至出现了小幅上扬的态势,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煤价仍处于低位。秦皇岛煤炭网数据显示,截至10月15日,环渤海地区发热量5500大卡动力煤的综合平均价格报收531元/吨,比年初下降105元/吨。

与煤价下跌形影相随的是煤款拖欠的增加。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7月初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应收账款3148亿元,同比增长23.6%。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直报的90家大型煤炭企业应收账款2196亿元,同比增长29.7%。与此同时,结算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多数企业承兑汇票的比例达70%以上,有的企业甚至在85%以上。

在煤价下跌与煤款拖欠愈益增加的双重压力下,许多煤炭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亏损面在不断扩大。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4月,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利润同比下降43.6%;90家大型煤炭企业利润同比下降44.4%,其中24家企业亏损,亏损面达26.7%,比去年增加了16.7%。东北某煤炭企业集团今年前4个月亏损达11.1亿元。山东一家过去经济效益很好的煤炭企业集团,今年前4个月也罕见地亏损了7.5亿元。黑龙江、吉林、重庆、四川、安徽等5个省(市)出现了煤炭全行业亏损,部分煤炭企业甚至出现了贷款发工资和推迟发工资的现象。

受国内钢价企稳反弹对铁矿石价格的带动作用,进口铁矿石价格终于在8月开始出现了连续4个月下降后的首次上涨,反弹至118.84美元/吨。主要有色金属中,铜、铅、锌价格尽管略有回升,但同比依然还是下降,电解铝价格则继续回落。8月份,上海期货交易所铜、铅当月期货平均价格分别为50731元/吨和13901元/吨,比上月上涨1.5%和0.9%,同比下降8.1%和7.6%;锌为14624元/吨,比上月上涨1%,同比上涨0.1%;电解铝为14309元/吨,比上月下降1%,同比下降7.6%。

稀土行业因需求疲弱,产品供应充足,加之去年价格涨幅过快,下游用户按需采购或减少稀土采购,价格上涨动力不足。氧化钕、金属钕、氧化铈以及四川稀土精矿价格分别从1月份34万元/吨、41万元/吨、4.65万元/吨、2.20万元/吨,跌至6月底25万元/吨、35万元/吨、2.9万元/吨和1.7万元/吨,跌幅分别为36%、17.14%、60.34%和29.41%,已经跌至2011年的历史低点。

受钢铁、建材、化工等下游行业的影响,我国非金属市场也呈现出需求不足、市场疲软的状况,生产、消费和进出口贸易等都受到很大影响,部分矿种产量大幅下降,价格不同程度下滑,出口量减少。

“全球需求持续低迷,产品供应过剩,未来一段时间,铝、铅、锌等贱金属价格上涨动力依然不足,仍将维持弱势震荡格局。”相关人士分析说。

投资趋冷: 矿业热情锐减

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下行压力较大,矿业经济受到较大冲击。受此影响,除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外,煤炭、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等行业采矿业投资增速均大幅回落。

特别是采矿业,2013年以来,煤炭、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等行业下游需求放缓、产能严重过剩,部分行业亏损面扩大,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导致投资趋于谨慎,投资增速大幅放缓。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1月~5月,全国采矿业投资3740亿元,同比增长7.1%,较2012年增速回落15.9个百分点,低于同期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9.3个百分点。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投资433.44亿元,同比增长0.5%,增幅同比下降22.6个百分点。

其中,1月~4月有色金属累计完成矿业投资220亿元,同比下降3.35%。从投资趋势看,前几年投资矿业的高回报率,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金进入有色金属矿业。一批新建有色金属矿山在近几年陆续投产,老矿山也借助本轮金属行情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而最近两年有色金属市场表现低迷,金属价格走势疲软,使得矿山投资的热情出现回落。尤其是今年以来,矿业投资表现一般,投资逐月下降,4月份首次出现了负增长,趋冷迹象明显。值得注意的是,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投资1686.58亿元,同比增长31.9%。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投资增速高于采选业,而采选业投资增速又高于冶炼加工业。

其他行业投资增速也出现了明显回落。1月~5月,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1370.95亿元,比2012年同期相比,下降幅度达27.6个百分点;非金属矿采选业投资528.33亿元,同比增长15.8%,增幅同比下降15.7个百分点。

创新驱动:打造矿业经济升级版

“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这是许多业内人士对我国今后矿业发展形势的基本判断。

国际金融危机已经过去5年,世界经济由危机前的快速增长发展进入到深度转型调整期,目前处于恢复性低速增长期。从国际环境看,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判断没有变;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看,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和“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将由前些年的两位数增长回落到7%左右。

这意味着矿业经济想再重复10年前的辉煌已几乎不可能。矿业企业要实现健康持续发展,必须要转型升级,打造矿业经济升级版,重点以创新为动力,以技术改造为手段,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提高产品集中度和市场占有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创造“稳产增效、减产增效、提质增效”的发展模式。

“伴随着下半年煤炭进口量的增加,市场或将呈现出供需总量宽松、结构性过剩的态势,煤价下跌压力不减,要想再回到以前的黄金期更是难上加难。”有关业内人士在对我国当前煤炭状况分析后谨慎提醒说。

有些煤炭巨头甚至认为真正的“寒冬”还没有到来,在经济减速、环保加码等一系列刚性约束下,未来的日子将更难过。

“中国煤炭行业尚处在深秋,真正的冬天还没有到来。”山东能源集团董事长卜昌森表示,这从煤炭行业所面临的经济形势和能源发展趋势就能分析出来。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指出,今后一段时期,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回落,煤炭消费弹性系数由前些年的1.0左右下降到0.4左右,煤炭消费年均增速降至3%左右。他认为,煤炭行业要坚持以提升煤炭工业的科学化水平为主攻方向,坚持理念创新,转变近10年来快速发展的惯性思维,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推动煤炭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打造中国煤炭工业升级版,努力构建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体系。

实际上,处于“十面埋伏”中的煤炭巨头们,为突围做着不同的探索。“以前煤炭行业更多地专注于以技术和装备的进步实现内涵式地快速发展,未来需要跳出行业看行业,更加注重与社会经济、上下游产业、输能通道等各方面的整体均衡。”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安认为,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将为煤炭行业带来新机遇,要坚持一体化经营战略,充分发挥产业链整体优势。

较之能源矿产,其他矿产的压力相对小些。王安建分析,随着需求增速减缓和供应能力提升,未来10年多数矿产对外依存度会持续下降,但对外依存绝对量仍然巨大。他表示,在保持一定对外依存度的趋势下,多数矿产已探明资源储量即使到2020年也能保障市场需求,但铅、锌、锡、锑等传统优势矿产难以保障。  

中国未来发展对矿产资源的持续高位需求,必将促进中国矿业行业的整体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矿山企业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中钢协副会长张长富表示,“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条件下,钢铁需求增速趋缓,钢铁产业将步入‘高产能、高成本、低效益’的微利时代。钢铁企业一定要认清形势的发展变化,充分利用市场形成的倒逼机制,立足于自己,坚持创新驱动战略,以创新驱动促进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提升综合竞争力。”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