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在世界经济发展乏力、国内经济增速下降的影响下,全球矿产品需求下降,主要矿产品价格一路走低,导致全国地质勘查投资于今年上半年出现了十几年来的首次下降。
尽管地质勘查总的投入有所下降,但中央财政投入总额度基本与往年持平,尤其是用于矿产勘查的投入还同比增长0.4%。 这表明国家加强矿产勘查尤其是公益性地质工作、降低矿产勘查风险,促进地质找矿突破的方向没有改变。
与此同时,国土资源部通过采取简政放权、主动服务、督促引导措施,在充分发挥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引领作用,降低找矿风险的同时,加快整装勘查区的推进力度,加快矿业权的投放,以释放各市场主体特别是企业的潜能和活力,促进矿产勘查的持续发展。
古语云: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受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主要矿产品价格一路走低,而矿产品下降的不利因素也逐步传导到我国的地质勘查领域,最突出的表现是,全国地质勘查投资在经过多年的快速增长后,于今年上半年出现了十几年来的首次下降。
而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日前发布的报告也验证了这一事实。 该报告称,全球勘查活动指数继续走低,8月份跌落历史第二水平。 与此同时,今年上半年,国内非油气固体矿产勘查投入165亿元,同比减少24%,出现了十几年来国内地质勘查投入的首次下降。
地质勘查投资下降,意味着社会资金对地质勘查的热情度在降低,对整个矿业未来的走势心存顾虑。 有专家认为,根据矿业繁荣的10年周期规律,尤其在当前全球经济持续衰退的大背景影响下,我国矿业发展已经临近“拐点”,但发展仍“危中存机”。 那么,我国地质勘查行业是否也随着矿业“拐点”的逼近而出现“拐点”呢?
中央财政小幅增加
总体投入有所下降
地质勘查投入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矿产品价格的走势。 受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增速下滑的影响,我国矿业行业结束了长达10年的“黄金期”,矿产品价格持续下跌,直接导致了地质勘查投入的减少。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为积极推动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实施,在矿产勘查方面继续加大投入,中央财政在矿产勘查方面的投资依然有所增加。
据统计,2013年上半年全国地质勘查投入资金164.92亿元,同比减少24.2%。 按资金来源看,除中央财政减少幅度不大外,地方财政和社会资金的减少幅度均在20%以上。 中央财政投资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上半年中央地勘基金没有新上项目,地方财政减少则是因为2012年两权价款收入减少,而社会资金投入减少则主要集中在矿产勘查领域。
在矿产勘查方面,今年上半年全国投入资金123.92亿元,其中,中央财政13.79亿元,占11.1%,同比增长0.4%;地方财政38亿元,占30.7%,同比减少24.4%;社会资金72.13亿元,占58.2%,同比减少26.9%。 地方财政和社会资金减少了对重点矿种特别是煤炭、铁矿、金矿、钼矿的投资。 河南、青海、甘肃、陕西、四川、河北等省矿产勘查资金同比减少都在2亿元以上,其中河南减少近7亿元,降幅59.7%。
资金投入排名前10位的省(区)分别为新疆、内蒙古、云南、青海、安徽、贵州、湖南、山东、山西和甘肃。 由此不难得出结论,今年以来,我国矿产勘查的重点持续向西部地区转移。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13年三季度国土资源管理形势分析与展望》报告也证明了这一点:今年1~8月份,全国新设立探矿权727个,同比增长35.4%,其中55.3%的探矿权分布在西部省份,同比提高了11.5个百分点。 报告称,这种趋势表明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向西部转移已经成功,未来西部将是保障我国资源供给的战略基地。
在基础地质调查方面,全国投入资金18.61亿元,其中中央财政14.63亿元,占78.6%。 地方财政3.19亿元,占17.1%;社会资金0.79亿元,占4.3%。 尤其是社会资金减少幅度比较大,达到63.8%。 各类资金均减少了对矿产远景调查、1∶5万区域地质调查的投入。 中央财政对远景调查投入的比例不断增加,在4.15亿元的总投入中,中央财政达3.65亿元,而地方财政和社会资金则分别为0.27亿元和0.23亿元,这充分表明了中央财政加大基础调查、化解风险的定位和功能。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全国累计实施基础地质调查项目1016次,其中新开项目356项次,续作项目660项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