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和市长做出重要指示,全市各部门相互配合,积极开展环境监管、交通疏导、治安维护等应对工作。
加强数据监测和污染排查
加大对全市12个监测点位巡查力度,开展4个专项行动
嘟、嘟、嘟 ……
2013年10月18日,哈尔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站长常伟的应急对讲机里传来急促的呼叫声,正在值班监测的工作人员反映,哈尔滨市空气质量污染指数出现超标数据,已经达到重度污染,并且呈现继续增长态势。
12个点位同时出现异常监测数据,常伟马上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立即同副站长王军、总工程师白羽军、自动系统室、综合室工作人员等12人研究分析大气质量状况,与市气象台联系,获得最新气象数据,进行空气质量综合、分析和预测。
因为地处高寒地带,哈尔滨市每年工业和采暖期用煤量约达3000余万吨,特别是冬季长达6个月的供暖期,市区1700余台供暖锅炉运行,但是总体上哈尔滨市空气质量状况良好。
拥有“冰城夏都”美称的哈尔滨,2012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19天,占全年天数的85%以上。2013年,包括哈尔滨市在内的全国74个城市,开始按照国家新标准启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工作。前9个月监测数据显示,哈尔滨市环境空气质量在全国74个城市中位于中上游,平均排名第26位。
来自气象台的天气预报显示,哈尔滨市近几天将持续出现逆温和弱风现象,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不利于污染物扩散。面对即将到来的大雾、逆温天气及20日的全市开栓供暖,专家们初步分析,如果未来几天哈尔滨出现逆温、静风等气象条件致使污染物无法扩散、逐渐积聚,将产生极重的污染。
18日晚至午夜,哈尔滨市环保局连夜召开会议。10月19日,哈尔滨市环保局决定紧急启动重污染天气环境应急预案,做好数据监测和污染排查等工作。
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监测人员分多组对全市12个监测点位加大巡查力度,检查仪器运行和备用电源情况,确保监测仪器稳定正常运行,环境应急监测车进行活动监测,为市政府决策提供准确翔实的数据支撑。
2005年,奋战在松花江水污染一线张万峰,这次又义无反顾地坚守在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他准确地测量出了特征污染物的种类,并且判断出呼兰、阿城为空气质量最差的区域。
与此同时,哈尔滨市环保局决定立即开展燃煤锅炉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排查、秸秆禁烧治理、扬尘污染防控和机动车尾气路检4个专项行动。市环保局领导班子成员各自带队,全市500余名环境执法人员连夜出动,昼夜排查烟尘、扬尘、焚烧污染源,重点检查锅炉型号与使用煤炭种类适合性以及消烟除尘设施运行情况。各区、县(市)、经开区、市监察支队的环境执法人员对全市供暖锅炉、“三堆”覆盖、秸秆燃烧点进行了逐一排查,从源头减轻对空气质量的污染。
20日晚,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刘忻返回哈尔滨,刚下飞机他就连夜赶到环保局监测站听取情况汇报,研究部署应对措施,并现场指挥各区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秸秆禁烧、燃煤排查等措施。在随后的两天里,刘忻昼夜在环保局应急指挥中心现场与专家和工作人员分析环境形势,研究应对措施,督导减排、减灾措施落实。
21日凌晨,哈尔滨市委书记林铎与刘忻同志通电话做出重要指示,市长宋希斌也指示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聂云凌和刘忻同志迅速召开会议部署并指导应对工作。
从减源减害两方面应对
公务用车减少20%,2000多项工程停止施工
2013年10月21日凌晨,一场从天而降的大雾渗入夜色,覆盖了整个城市。许多哈尔滨市民突然发现室外白茫茫的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了。7时15分,哈尔滨市气象台发布大雾红色警报。
当日上午,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聂云凌组织环保、城管、气象、农委、供热、卫生、交管、交通、教育、新闻及各区政府等相关部门及有关专家、院士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部署和指导应对工作,从“减源”和“减害”两方面入手,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
哈尔滨市环保局与市气象局反复会商研判环境形势,24小时不间断向市领导及有关部门发出污染情况预报。气象和环境专家初步判断,天气持续呈现逆温、高湿和静风气象,大气处于稳定状态,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均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极大削弱了城市大气自净能力,使地面污染物浓度累积升高,形成叠加污染高峰,导致污染天气持续。
哈尔滨市500多名环境执法人员对所有锅炉消烟除尘设施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紧急采取公务用车减少20%的硬性措施,对环保不达标车辆二环内限行。严查“三堆”、建筑及拆迁等扬尘污染,查处秸秆燃烧点,对正在燃烧的秸秆点位全部进行了制止,组织人员扑灭,数以千计的大气污染源得到了遏制。
环保、交管、交警三部门联合,出动遥感监测车进行路检,查处二环内行驶的“黄标车”。
市交警支队出动警力7200人(次),警车1620台(次),提前上岗、延时撤岗,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控。
市建委要求在建的1023项建筑工程、1277项市政工程立即停止施工,并在施工现场增加警示标牌、引导指示灯等设施,协助疏导交通。对市区100余条主干枢纽街道的20370盏路灯延长照明3.5小时,确保出行安全。
市教育局要求全市中小学校紧急停课两天,哈尔滨市成为了全国第一个因为大雾而实行中小学全面停课的城市。
市执法局出动人员2000余人(次)、执法车辆200余台(次),清理取缔露天烧烤242余处(次)、明火作业321处(次),占道加工78处(次),占道经营553人(次)。
市交通局全线停发长途客车,并加强公交企业、线路巡查和出租汽车营运监管,查处违法违规行为23起。民航部门取消了进出港航班,为出行旅客提供紧急服务。为顺畅群众的出行,哈尔滨市铁路局积极加大设备检查力度,强化乘降组织,增设服务窗口,保证了铁路运输的安全畅通。
市卫生局开展了重污染天气下疾病预防、发病治疗等基本知识宣传工作。
各区政府按照市政府的指令,积极做好社会治安、卫生医疗、环境卫生等应急响应工作。
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查
评估预测污染趋势,开展应急技术研究
在哈尔滨市环保局应急指挥中心,局长张欲非带领相关人员已经持续工作了4天。分析监测结果、评估污染状况、预测污染趋势、组织专家组参与应急技术研究和处置工作,各位局领导都亲自参与。汇总各部门检查反馈工作形成分析报告,组织协调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工作,向市委、市政府、省厅等上级部门汇报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置工作情况,利用网络、短信等多渠道发布应急工作进展状况等工作,接打电话,对讲机中下达指令,情况的讨论、汇总,许多同志在这样的节奏中渡过了115个小时。
“这是我们的责任”,张欲非的话语掷地有声。21日深夜,已经两天未合眼的张局长脸色苍白,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张局长因心梗刚刚出院11天。
与此同时,环境监测人员和监察人员正冒着生命危险在弥漫的大雾中工作。
许多上了岁数的老人都说,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雾。那几天,在哈尔滨市流传着这样一个顺口溜,“遛狗不见狗,狗绳提在手,见绳不见手,狗叫我才走。”就连广播里都说,人和人也追尾了。哈尔滨88路公交车由于雾太大迷了路,两台公交带着满车的乘客跑丢了。
而就是在这样天气,几乎走着和88路公交车一样的路途,哈尔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自动控制室的李雷驱车20多公里几次往返松北区商业大学监测点与单位之间。
21日,全市交通几近瘫痪,松花江北能见度不到1米,李雷慢慢向监测点位开着,实在看不见路了,就停车等一会儿,等稍微能看清了,就赶紧又上车启动。
在巡查完点位返回单位的路上,他发现路边停靠着两台车,司机冲着他大喊起:“兄弟,哪条路是回江南的,这么大的雾,什么也看不到啊。”有了这几天在雾中行车的经验,李雷让司机开车跟着自己,把车辆顺利带回了江南。
哈尔滨市环境监察人员迅速出动,24小时不间断巡查燃煤锅炉、制止秸秆焚烧、检查“三堆”覆盖。李雷的妻子王玲是香坊环保分局监察大队的一名干部。丈夫留在了监测一线,把孩子抛给了王玲,但是香坊分局也接到了命令,她咬咬牙,把5岁的女儿直接带到了单位,带到了执法现场。孩子饿了,就泡一包方便面充饥;外面雾大,就给孩子戴上小口罩,留在执法车辆上,王玲和同事进入烟雾刺鼻的锅炉房检查情况。孩子困了,就给孩子枕上小枕头,盖上小被子,睡在执法车上。
天气无法改变,但是哈尔滨市通过加强监管,在保障供暖和城市运营情况下减少人为污染物排放。
23日上午9时,通过各地、各单位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在气象条件逐步好转的情况下,哈尔滨市大气污染程度逐步好转。中午12时12个监测点位首要污染物PM2.5浓度瞬时平均值已降至108微克/立方米,到24日达到优良标准,25日均值降到35微克/立方米,有的点位下降到22微克/立方米,在全国74个公布PM2.5监测数据的城市中排第一位。
公开数据保障公众知情权
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空气质量信息
短短5天的时间是对哈尔滨市环保局全体干部职工能力的一次重要考核,也是全局开展能力建设后面临的第一次重大检验。
2013年4月,张欲非担任哈尔滨市环境保护局局长,有着20多年环境保护工作经验的他敏锐地意识到打造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建设一流环境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
哈尔滨市环保局从环境准入、环境管理、风险源监控、环境信息传输、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和污染治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推动环境管理向科学化、系统化、现代化逐步迈进,做到全方位、立体化管理。
哈尔滨市启动了环境管理“拓扑图”项目,简单化、形象化表述了环境状况和工作状况,重点对水、气、声、渣、辐射等污染源进行精细化管理,使管理更加有效。
同时,启动了环境突发问题应急体系建设,整合环境信息、信访、“12369”环保举报热线、监控中心、污染防治等职能,组建应急机构和应急指挥平台项目。
2013年组建的哈尔滨市环保应急指挥中心,在这一次极端天气的应对过程中,充分发挥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重点污染源实时监控、气象资源共享等数据信息汇总、分析与管理功能,在这场战斗中辐射出巨大的作用,一个个数据向领导准确报告,一道道指令在这里上传下达,一条条信息从这里播发给全市、全国、全世界。
这一次,面对极端天气的严峻考验,应急指挥中心全体同志立即行动起来,各司其责,积极应对。应急指挥中心无论是组织协调召开应急指挥会议,还是部署协调应急工作、组织协调各区县(市)环保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都快速有序。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所有监测点位监测仪器运行稳定,监测数据及时有效。
全市500名环境监察人员共检查锅炉1014台,并限期整改违法排污锅炉23台。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下达限期整改,或要求使用燃煤助燃剂、或停止使用。检查煤堆、土堆、物料堆784处,整改问题100余个,共检查秸秆燃烧点221处。
这一次,哈尔滨市环保局对市民全程公开数据,保障公众知情权。10月20日,哈尔滨市环境宣教信息中心启动新闻媒体应急预案,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对此次大气污染事件及时向社会发布信息。
20日晚,“哈尔滨环保网”发布第一条重污染天气空气质量预报,提醒市民减少外出,随后相继发布信息70篇(次)。
21日下午,市环保局在官方微博开展微访谈,详解全市极端天气的应对情况。哈尔滨市的电视、广播等媒体,将气象形势、空气质量状况、应对措施及成效及时进行宣传报道。
特别是从21日20时30分起,哈尔滨市电视台滚动字幕、哈尔滨市交通广播电台滚动播报市区各区域PM2.5状况,并从22日7时起连续每隔半小时更新播报1次。市环保局定期召开新闻通报会,中央、省、市等10余家媒体进行了报道。
多措并举控制污染源
开展PM2.5源解析, 制定清洁空气行动计划
走过雾霾的哈尔滨,天空依旧湛蓝,空气依旧清新,但是哈尔滨环保人依然在忙碌。
看着应急指挥中心大屏幕上PM2.5逐渐下降的曲线,张欲非的心里并未有丝毫的放松,哈尔滨市大气污染受季节性影响较大,冬季的空气质量状况呈现煤烟和机动车排气混合型污染特征,面对着漫长的冬季供暖期,哈尔滨市的大气污染防治任务依然艰巨。
目前,哈尔滨市环保局正在加紧开展PM2.5源解析工作,深入分析城市大气颗粒物各种来源的贡献值与分担率,明确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对大气污染特征和成因进行量化研判,根据气象条件变化研究大气环境容量,并进行预测预报,为下一步科学制定和实施污染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清洁空气3年行动计划》正在制定中,哈尔滨市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布局,严格限制钢铁、水泥等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项目上马。
哈尔滨市将削减煤烟排放总量,加快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进程,依法划定原煤禁销区并严格执行,强化低质燃煤使用监管,加快拆炉并网进程,提高集中供热普及率。
同时,严格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排放,采取限行措施并加快淘汰“黄标车”,推动油品配套升级。
强化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哈尔滨市将在石化、有机化工等行业实施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努力构建秸秆还田和多元化利用格局,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近期,严格查处秸秆焚烧、燃煤烟尘、机动车尾气、“三堆”扬尘违法排放问题4个专项整治行动还将持续进行。
环保、交管、交警三部门联合,出动遥感监测车进行路检,查处二环路以内行驶的“黄标车”。
被大雾笼罩的哈尔滨索菲亚教堂。
蓝天白云下的哈尔滨索菲亚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