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钢材 » 正文

四大钢企的绿色转型战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有色金属网       发布日期:2013-11-05   浏览次数:61

核心提示:今天,中国钢铁行业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表面上看是需求变化导致的市场问题,实际上都可以归结为环境与资源的束缚问题、实现绿色发展
 “今天,中国钢铁行业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表面上看是需求变化导致的市场问题,实际上都可以归结为环境与资源的束缚问题”、“实现绿色发展作为钢铁企业转型升级的首要之义,是我们‘必须要做、必须早做、而且一定要做好’的事”……在日前召开的一次业内会议上,宝钢鞍钢武钢、河北钢铁集团的4位钢铁企业“领军”人围绕钢铁行业的绿色转型之路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是道德底线、法律红线,更是生命线

“能否适应绿色发展的要求,将成为钢铁企业盛衰的‘分水岭’。”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的话掷地有声。影响钢铁行业收益的最大因素是资源与环境的高昂成本。从资源的角度看,原料价格不会随着需求同步下降,铁矿石和煤炭开采的环境修复成本不断提高,资源国都在以加征出口税、资源税等形式降低资源开采强度。从环保的角度看,环保成本支出刚性上升。因此,徐乐江认为,传统钢铁业在今天已经无法适应日益苛刻的绿色环保“潮流”。

“我们不变,就没有未来。近日,国内部分地区频频出现‘十面霾伏’的极端污染天气,公众对环保的关切日益升温。尤其是身处大都市或者省会城市的钢铁企业,未来能不能走上绿色发展道路,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兴衰。”徐乐江的话道出了几位钢铁企业老总的心声:“绿色钢铁”不再仅仅是政策驱动、道德使然,而是企业生存发展的迫切需求。

鞍钢集团总经理张晓刚认为,绿色钢铁的发展问题是中国钢铁行业面临的三大挑战之一。一方面是环保呼声高涨,节能减排迫切;一方面是钢厂普遍遇到困难,调整转型迫在眉睫。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事关钢厂生死存亡的重要命题。“我们不走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是空话。当前对于中国钢铁企业来说是最后的机会。如果能合理地进行结构调整,把握好机会,就能持续提高竞争力。”

近期,《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等陆续出台,钢铁行业面临环保转型和结构调整“大考”。根据发达国家化解过剩钢铁产能的经验,武钢董事长邓崎琳预计,我国钢铁行业需要五年至十年甚至更长的调整时间。他表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战略,既是应对当前严峻形势的迫切需要,更是谋求长远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低碳环保、绿色发展,不仅是钢铁企业履行社会公民责任的‘道德底线’,实现合规经营的‘法律红线’,更是钢铁企业未来能否在社会安身立命的‘生命线’。”河北钢铁集团董事长王义芳一语道破发展“绿色钢铁”的重要性。他认为,目前,资源紧缺、环境容量和成本上升的压力,已经形成了钢铁企业“绿色转型”的倒逼机制。中国钢铁企业已经到了必须实施绿色转型的发展阶段。

把握钢企绿色转型的方向

既然绿色转型尤为迫切,那么钢铁企业要如何转?向哪里转?徐乐江对“绿色钢铁”的内涵提出自己的见解:实现绿色制造和制造绿色,再加上绿色相关产业才等于“绿色钢铁”。他解释说,钢厂实现绿色发展的路径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实现钢铁生产过程的节能减排,以最低的消耗和最小的排放完成钢铁产品生产过程;二是开展生态设计,制造绿色产品,保证产品不在使用过程中危害环境;三是整合钢铁制造相关的节能、环保技术,扩大技术应用,实施商业开发,实现商业价值。

这一点也得到其他钢铁企业老总的认同。这4家国内实力领先的大型钢企在践行“绿色钢铁”方面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走出了各具特色的绿色发展路线。

绿色制造:实现资源、能源的充分利用。鞍钢鲅鱼圈钢铁项目是为实现由内陆向沿海发展、由传统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打造出的国内绿色生态化钢厂的样板工程。在绿色制造方面,鲅鱼圈实现了资源和能源的高效利用:首先,充分利用铁素资源,建立资源循环体系,回收利用次生资源;其次,采用先进的工艺装备,建立能源循环体系。在能源管控方面,该项目创建了信息流、物质流、能量流、价值流“四流合一”的管控模式。“目前,鲅鱼圈在余热利用方面实行精细化管理,余能余热回收达到74千克标煤/吨,煤气实现了‘零放散’,吨钢污水排放仅为0.16吨,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99.8%,通过创新性技术实现了钢渣‘零排放’。”张晓刚介绍。

绿色产品:助下游用户降本增效、绿色发展。武钢通过5项举措着手打造“绿色武钢”,即加强过程控制,提升绿色管理;加强系统集成,推广绿色技术;加强工艺创新,开发绿色产品;加强产业协同,发展绿色产业;加强环境治理,构建绿色工厂。在绿色产品方面,近年来,武钢开发的硅钢新产品性能显著提高,铁损值平均降低15%,用于电机和变压器每年可节约用电22.42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90.56万吨标煤、减排2.9万吨二氧化硫。

绿色产业:探索绿色商业模式。徐乐江表示,宝钢在构建绿色商业模式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如建立绿色钢铁管理体制,实施环境经营战略,主动将环境保护与企业经营相融合;大力发展相关绿色产业,完善绿色钢铁产业链,以绿色商业模式构筑企业“软实力”,等等。他指出,“钢铁绿色商业模式要突出环境效益和可持续,突出服务化和创新性,充分运用互联网平台创新营销模式,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现在,越来越多的钢铁企业开始在绿色产业方面有所作为。例如,宝钢绿色产业包括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三大业务领域,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34.2亿元、利润7.85亿元,回收固废资源842万吨。武钢也围绕钢铁主业价值链延伸,积极发展绿色产业。2012年,武钢180万吨矿渣微粉项目签署合作协议,100万吨煤焦油项目开工。河北钢铁集团与国外公司合资建设了钢渣处理项目和焦炉煤气制甲醇项目,并积极开展社会废弃物的消纳处理,重点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和中水利用,进一步研究废旧塑料、废旧轮胎等在高炉或焦炉中的喷吹应用。

绿色材料助力“绿色未来”

“对绿色钢铁的认知不能仅仅停留在生产环节,要以全生命周期的理念认识和评价钢铁行业。”邓崎琳表示。他指出,虽然钢铁生产和使用对资源环境有巨大的影响,但其具有可无限循环利用的优异特性。高性能钢铁材料能大幅减少下游行业和全社会的环境负荷。据了解,钢铁和97%的钢铁副产品可以被回收或再利用。如果从生命周期评价的角度看,先进高强钢可以减排8%的温室气体,而铝只有5.4%。

“钢铁产品支撑了下游行业的节能减排,钢铁企业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我们有责任使社会公众了解钢铁行业在推动节能环保、环境友好、支撑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邓崎琳表示,“武钢将和其他钢铁企业一起努力,以‘钢铁产品全生命周期评价’的理念为指导,促进钢铁产品大循环网络的构建,从采购到生产、运输直到回收再利用全过程加强与用户和相关行业的协作,减少环境负荷。

“在节能环保已经成为制约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和主要障碍的重要历史阶段,国有大中型钢铁企业更应该率先实现‘绿色转型’,成为推动绿色发展的‘领头羊’和‘排头兵’。这是钢铁人的责任,也是重要的使命。”王义芳的话道出几位钢铁企业领军人共同的心声,也说出了成千上万钢铁人的殷切期望!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