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矿业快讯 » 正文

风控成中国矿企海外 并购硬伤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有色金属网       发布日期:2013-11-06   浏览次数:43

核心提示:走出去号角的鼓舞下,一波接着一波的中国公司都将自己推向了国际舞台。在这些进军海外频频发起并购的公司掌舵者的办公室里,大多
 “走出去”号角的鼓舞下,一波接着一波的中国公司都将自己推向了国际舞台。在这些进军海外频频发起并购的公司掌舵者的办公室里,大多都悬挂着一幅世界地图,但无情的现实是,这张地图蕴含着机会,却也布满着陷阱。

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商业生态中萧条惨烈的亏损狂潮仿佛向中国开启了另一扇大门,此起彼伏的“抄底”喧嚣声中,中资企业海外投资总额也随即呈几何式增长。在总计高达千亿美元的投资组合中,来自中国的矿业公司是这一支国际队伍的主力军,它们如沙盘布兵,分布在非洲、北美、西澳、北亚等矿产资源富足的地区,它们雄心勃勃,以为一张出海的支票能如愿换回更多的现金。

但事与愿违的是,一股掘金海外的投资热浪席卷而过后,有关中国公司折戟他国的失败样本也屡屡出现。悉数梳理历年来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遇阻的经历不难发现,在风诡云谲的商业世界里,一个陌生的国度陌生的也不仅仅是风土人情,而对未来设想的太过美好,换回来的往往也并非预期的回报。

近几年中国矿业公司进军海外的失败样本中可以罗列出一长串名单,它们之中包含着央企、地方国企、现金流充沛的民营公司,但来自国家商务部、统计局、外汇管理局2012年发布的一份行业对外投资统计数据则显示,央企在海外设立的近2000家公司中,处于盈利或持平的占72.7%,亏损公司占比27.3%。

值得注意的是,受全球金属行情走势影响,以及其他诸多未尽言述的粉饰之举,中国公司真实的海外亏损境况远不止于此,一张财报背后也隐藏着多处平摊的痕迹。

事实上,以中铝、中色、中信等为代表的中国矿业公司高举“海外战略”大旗先后挺进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地时,都曾喊出“布局多元化业务格局”“提升资源储量”等宏伟口号,而当其为此砸下数以亿计的真金白银后,超出它们预料的却往往是另一番境地。

在中国公司投资海外的亏损样本中,中铝此前告吹的澳大利亚昆士兰奥鲁昆铝土矿资源开发项目无疑极具典型。

2007年,中铝与力拓、美铝等业内大鳄同道角逐这一项目,彼时,全球铝业市场一片红火,而由于收购价格较高,力拓、美铝最终主动退出,中铝随后与当地政府签署协议,承诺开发铝土矿资源的同时再投资建设一家氧化铝厂。

但就当中铝与昆士兰政府签署了一纸协议后,金融风暴的来袭让铝价大幅下跌,此前高溢价收购的项目也让中铝进退两难。与昆士兰政府漫长谈判后,四年后,中铝最终为这一失误投资吞下了3.4亿亏损苦果。

而除了以高溢价冒险收购海外项目外,中国公司对风险控制的把握则无疑是多数企业屡遭滑铁卢的关键“硬伤”。在中国矿企海外遇阻的大名单中,中信泰富位于西澳大利亚的磁铁矿项目7年颗粒无收的尴尬处境则是中资企业深陷海外泥潭的另一种缩影。而对于中信泰富这一屡屡延期的项目,其核心原因则难逃管理层的经验缺乏,以及此前未对项目做详实尽职调查,这也导致中信泰富始终对其开采成本三缄其口。

“无师者无畏也可能演变为无知者无畏,他们惨痛的教训,你们一定要汲取。”中国矿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王家华在近日举办的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发言时如此告诫中国的同仁们。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