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10月份以来,部分煤种出现货源紧俏状况,开始出现涨价行情,但是煤炭总供应量并没有受到很大的冲击。原因在于,国家对煤炭产量控制冲击最大的是小型煤矿,国家能源局表示,继续停止新建30万吨/年以下煤矿、90万吨/年以下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逐步淘汰9万吨/年及以下煤矿。按国家能源局结构调整思路,到2015年全国煤炭企业数量要减少到4000家以内,小煤矿产量比重由17%降至12%。未来我国煤炭供应将主要依靠14个大型煤炭基地和大型、特大型现代化煤矿。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煤炭产量同比仅仅只下降2.5%,但是全社会煤炭库存一直维持在3亿吨左右,超正常库存1.5亿吨。
另外,煤炭总产能依旧庞大,“十一五”以来的7年间,全国煤炭采选业固定投资完成2.27万亿元,累计新增煤炭产能约20多亿吨。截至2012年底,全国煤矿总产能达到40亿吨左右,产能建设超前约4亿吨。
此外,来自政策面的压力却逐步显现。首先,治理环境的政策压力不断增大。出于治理雾霾污染的决心,9月10日国家公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目前已采取35项措施,把任务分解到重点地区、重点单位。目前已率先在京津唐地区实施了严格的大气治理措施,限制煤炭使用。按照高层要求,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要降低到65%以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到2017年前减少煤炭消耗9300万吨,年均减少约2000万吨。而针对钢铁行业的调控力度更大,目前“领命”削减6000万吨产能的河北已经对该指标做出分解。其中,唐山、邯郸、石家庄三个钢铁重镇分别承担削减4000万吨、1204万吨和482万吨的任务,其余零头分给其他县市。作为河北的钢铁生产重镇,目前以关停焦化企业的焦炉30座,全面打响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其次,改革红利难以惠及高能耗产业。从市场流传的“383”方案看,“三位一体”改革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为此必须推动行政管理体制、垄断行业、土地制度、金融体系、财税体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体制以及对外开放等八个重点领域的改革,重点在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因此,未来高投资和高能耗的行业将受到限制,特别是高能耗的水泥、电解铝。钢铁等行业,未来煤炭需求在这些行业增长放缓的倒逼下也将明显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