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否会把金融改革当作重头戏?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认为,金融改革成效某种程度取决于财政改革的推进程度,金融垄断结构是否有实质改变。如果这两方面没有变化,金融改革也只是以不同名义对现状的延续。
他在接受路透专访时并称,当前要务是约束“诸侯”,约束地方财权;这就必须容忍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7%或许不应该成为未来经济调整的底线。
“金融改革是三个层次的问题,第一个层次是深化金融体系的商业化改革,即打破垄断。但目前来看,这一层次的突破不可能太快。”他表示,“我对金融改革的推进,还是持观察的态度。不认为短期会有实质性的变化。”
定于11月9-12日在北京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并作出总体部署。主要议程包括研究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问题。是次会议或将确定新任政府未来五年甚至10年的执政方向,因而备受各界高度关注。
刘煜辉续称,第二层次要强化审慎监管体制和危机处置能力的改革。这就涉及到宏观政策和审慎监管的协调问题,要建立起从宏观到微观的有效的宏观金融运行框架;而第三层才是利率、汇率等要素层面的改革。
关于这三个层次的推进次序,他解释道,中国不是不可以立马放开存款利率的上限控制,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放开竞争之后,某家银行会可能出现竞争失败,而竞争失败还会由政府兜底。这种“软预算约束”道德风险的存在会加剧市场竞争。
同时,软预算约束普遍存在于各个方面。“新官”对上新项目、借新债情有独钟,一般都不爱理旧账;银行在体制的牵引和自身利润激励下杠杆急速上升。这就导致中国存在广泛的非市场机制的利益动机,刺激投资者和生产者追求资本收入最大化,而不是资本效益的最大化。
“第一个层面如果不触动的话,第二第三个层面是很困难的。必然带来第二层面管制效率的低下。央行就必须用信贷额度控制,贷存比控制这种效率比较低的行政约束去调和经济体制内外两层皮的矛盾。第二阶段的效率其实很差了。”他说。
从过去10年的金融改革历程看,越来越多的人深切感受到金融组织体系变革(第一个层次)是下一步金融体制改革核心前提。金融机构基础行为不改变,利率市场化等要素改革很难取得实质性成效。
关于具体可行的推进措施,刘煜辉建议,应逐步降低国有银行体系份额,是否有可能选择一到两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实施民营化试点,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现有金融机构重组改造;积极探索设立民间资本发起的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和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加快推进增加市场约束、降低道德风险的改革,比如存款保险制度建立等。
经济底线容忍度是关键
刘煜辉并表示,新一届领导层的改革思路总结看有两个要点:一个是约束诸侯;第二是在这个基础上释放改革红利到民间。
他的理由是,从中央下放的权力被中间层所截流,形成负向越来越大的权贵经济,所以约束诸侯是前提,只有这样才可能使私人部门获得更多红利。但约束诸侯会带来“增长的困扰”。
“看未来的改革到底能改到什么程度,约束诸侯能约束到什么程度,实际上就是能够容忍经济下到哪个层面。因为约束诸侯,必然会与经济增长目标出现冲突。”刘煜辉说,
他指出,过去3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真正引擎是分权制下的标尺竞争,中国要改变分权式竞争体制,重构经济增长的引擎,这个引擎是什么?现在还不清楚。但是大家清楚,分权式竞争体制下,一旦经济下滑,地方重启融资和进行竞争性发展的这种特征就会顽强地存在。
“所以,某种程度上讲,约束诸侯程度=容忍的增长下行底线。7%或许不应该成为未来经济调整的底线。”刘煜辉总结道。
目前中国官方提出的经济增长的底线是7%,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速目标是7.5%,而这个速度被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认为是“中高速”。
在现实选择方面,刘煜辉认为,约束诸侯经济上的解释就是财政集权--不再行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而是约束其开支,并要把一部分事权上移到中央财政。
“与其去猜三中全会里有什么东西,不如去观察未来能把经济增长速度主动放到什么程度去容忍。”他说。
中国总理李克强在10月末举行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曾表示,要在必要和可能之间、在转型升级与保持合理增长速度之间,找到一个“黄金平衡点”,使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保证较为充分的就业,同时要加快结构调整。(路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