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冶金炉料 » 正文

六盘水煤炭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直接推动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有色金属网       发布日期:2013-11-12   浏览次数:37

核心提示:贵州六盘水,汽车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中盘旋,车窗外闪过喀斯特地貌的山峦叠嶂,贵州西部乌蒙山脉的恢弘气势尽在眼前。一辆辆大卡车

贵州六盘水,汽车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中盘旋,车窗外闪过喀斯特地貌的山峦叠嶂,贵州西部乌蒙山脉的恢弘气势尽在眼前。一辆辆大卡车在公路上飞驰——昼夜不息地来回运输着煤炭和物资。

汽车一直朝着乌蒙腹地的六盘水市驶去。这座城市让人眼前一亮,整洁的街道、绚丽的灯光以及富有现代气息的都市建筑,你无法相信它是一座西南边陲的“煤炭之城”。

疯狂的矿城

六盘水市的诞生和崛起源于中国特殊的历史背景——三线建设。

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为了积极备战,中央决定将全国分为三条线的战略布局,六盘水煤矿和西南铁路作为配套项目被列入了国家计划,成为了中国最早划定的特区。一声令下,数万人浩浩荡荡奔赴六盘水,在极为艰苦和贫瘠的环境下开始对煤炭资源进行开发和城市建设。

当地人有一种玩笑式的说法:“邓小平最早划圈的地方不是深圳,而是六盘水。”

“我们在一片荒山野岭中,用肩扛马驮的方式建立起了这座城市。”六盘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黎对记者说,他和六盘水市大部分人一样,都是“三线建设”的后代。

用了不到60年的时间,六盘水市就成为贵州省重要的工业城市,其经济增长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据目前的科学探明,六盘水地区存储着大量的矿物质资源,已发现煤、铁、铅锌等30余种矿产资源,探明储量180亿吨,相当于南方几省煤炭储量的总和。

这让六盘水成为国家规划建设的“十大煤炭基地”核心区和“西电东送”的主战场,是南方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煤化工基地。

如今,六盘水已初步形成了以煤炭、钢铁、电力、建材、机械制造等产业为支柱的工业城市。

六盘水宣传部的工作人员苏相说:“煤炭在六盘水的经济中占的比重很大,现在依然如此。”

而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由于对煤炭无序开采,境内小煤窑遍地开花,且用的是焦周期长、成焦率低、煤耗高的“土法炼焦”,对六盘水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森林覆盖率跌至7.55%。空气受到了严重污染,在中国酸雨现象中,六盘水位于全国之首。

李黎还记得那段对资源疯狂开采的岁月,当时在大白天开车必须开灯,漫天灰尘让人看不到路;而夜晚却不用开灯,因为煤矿的灯光会将沿途照得犹如白昼。每天,超载的一辆辆大卡车在蜿蜒的公路上川流不息,源源不断地向外界输送着煤炭。

苏相对记者说:“没有人比我们更渴望拥有一个好的生存环境了。”

矿产资源也为这座城市创造了财富,使它成为中国长江以南14个省市区中最大的煤炭资源基地,粗放式的发展给它带来了GDP和财政收入倍数增长。

私人财富同时迅速积聚,煤矿老板“一夜暴富”故事已不鲜见。“十年前,已经有煤矿老板开始寻思购买私人飞机了”。李黎说。

煤都的“救赎”

作为一座煤矿之城,六盘水与许多工业城市都为中国过去几十年的经济腾飞提供了初级的资源产品,并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直接推动力。

中国目前公布的有118座资源性城市,涉及1.54亿人。这意味着,六盘水的未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其他以矿为生的城市的未来。

截止目前,国家已分三批界定了全国69座资源枯竭城市。其中大多数位于东北或西部,围绕一种或两种独特资源而建,并在数十年开发后面临资源殆尽。

很显然,资源并非经济发展的永续之道,它会留下许多资源型城市的共同“后遗症”——国际称之为“荷兰病”,庞大的社会人员负担、单一的经济结构、千疮百孔的自然环境等诸多问题。德国的鲁尔工业区、法国的洛林、日本的九州及中国东北不乏先例,它们都曾是因资源迅速崛起的城市,但经过几十年就进入衰退期。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