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量不是底部
信达证券分析师梁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11日两市的成交量确实缩得非常厉害,上海的成交量在600亿元以下。相对于之前市场的底部,地量的确是一个特征。不过仔细观察盘面的成交量可以发现,实际上11日大盘在下跌的过程中,量放得很大,而在拉升的过程中量较小。这意味着更多的投资者在观望,而没有进场。同时,眼下的市场利空更多于利多。”“一是,目前的资金面已经开始紧张。年底或有CPI的反弹,且每年底央行的货币政策都是收紧的,并不宽裕。二是,三中全会目前仍然没有超预期的政策落地,而之前相关概念性板块基本被炒作一遍。三是,未来的金融改革可能对证券市场产生冲击。即新三板的扩容、IPO开闸、ST股退市等。”梁浩表示到,因此,11日午后这波拉升很可能是超跌反弹,多头在做适度的跌抗。
恒泰证券也认为,目前来看,市场对于三中全会的政策预期很高,之前的土改、油气改革以及国企改革等多个涉及三中全会的改革概念均有持续性表现,不过这也增加了三中全会之后相关板块利好出尽的风险,另外过高的政策预期如果落空也将会对市场造成巨大的打击。因此短期还是要以谨慎为主。大盘调整趋势短期难改,反复震荡整理依旧是下一阶段大盘主要运行方式,个股分化将进一步加剧。
调整仍是主基调
平安证券分析师王韧认为,在目前情况下,市场情境难以出现实质性改善。“估值风险是本轮市场调整的根源,而估值水平下行的原因则在于经济、政策、资金面的不确定因素再度增加。”
王韧表示,对于经济,市场预期正从接受反弹转向忧虑通胀;对于政策,市场正从憧憬全面改革到怀疑实际落地;对于流动性,市场预期已从度过季末冲击的喜悦转向担心再度收紧风险。而创业板比指数跌得更快则是因为市场还担心IPO重启和基金年末排名等价值外冲击。“短期来看,上述不确定性至少在短期仍找不到收敛的理由,对应短期市场仍可能维持相对弱势的格局。另外,从交易层面看,虽然指数已经大致回落到8-9月份的水平,但调整以来的成交量能却远远低于当时最后一波上涨的成交量水平,这说明市场尤其是创业板目前调整的时空尚且不够,短期缩量僵持或许更多是因为持券者仍在预期市场趋势可能因正面信号出现而被逆转,并不能构成一个有效的市场出清信号。”王韧分析道。
操作上,王韧认为,此阶段投资者最好采取防御策略:低估值的央企品种、高稳定性的汽车、白色家电都可供选择;反击角度看,关注兼具确定性和与CPI呈正相关的农业、服装家纺、通信、电力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