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钢材 » 正文

以需求为核心排产螺纹钢规格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有色金属网       发布日期:2013-11-14   浏览次数:57

核心提示:近期,《中国冶金报》记者在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钢贸市场采访时了解到,钢厂螺纹钢规格不全“老大难”问题至今悬而未决,钢贸商呼吁钢厂排产螺纹钢应充分考虑钢贸商采购需求和市场终端客户需求,尽最大努力配齐螺纹钢规格。
 据《钢筋混凝土用钢标准》(GB1499.2-2007),我国螺纹钢直径尺寸为6mm~50mm,共15个规格。目前商品房、保障房和城市一般性基础设施等建筑领域使用最多的规格为12mm、14mm、16mm、18mm、20mm、22mm,其中14mm、16mm、18mm多用作建筑物柱子立筋,20mm、22mm等多用作横梁的横筋。长期以来,螺纹钢生产企业基本依据企业生产成本和订货批量的平衡结果,确定月度、季度生产计划,因此就出现了规格不平衡的矛盾,导致一些钢贸商一次采购不能在一个厂家拿全所需规格,被迫跨市、跨省多家采购配全规格。由此,钢贸商采购成本增加、采购效率降低、贻误市场时机,成为钢贸业普遍认为的“老大难”问题。

朝阳市钢贸商欧先生分析认为,钢厂目前普遍采用的螺纹钢排产方式以恪守企业生产成本为理念,从表面上看符合经济规律和企业生产经营实际,但实际上存在不合理的成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一些企业仍是以产定销,企业生产什么,钢贸商就买什么,终端用户就使用什么,钢贸流通和终端需求处在被动接受的位置;二是部分钢企仍然缺乏对市场和需求深入细致的了解,尤其是缺乏对钢贸业和终端用户动态需求的及时、准确把握,“小批量、多规格、多批量、交货及时”没有付诸实际,还停留在口头上。这些问题的核心是这些钢厂营销领域的转型升级没有落到实处。

欧先生建议说,钢企在轧辊孔型设计和加工方面能否创新,让一组轧辊同时具备多种孔型,不用更换轧辊,只调整导卫等装置就可更换螺纹钢规格,进而节省换辊时间,降低生产成本。如果采用切分轧制,一次切分生产不同规格的螺纹钢,那将是钢铁行业历史性的重大科技进步。

凌源市钢贸商刘先生认为,现在宏观经济正在逐步迈入“升级版”的轨道,各行各业都在遵循客观变化转型升级,螺纹钢规格不全问题“涛声依旧”,表明钢厂自身生产经营转型升级的内部阻力较大。这种阻力源自两个方面:一是钢厂管理机制与产品和营销的转型升级不配套。目前钢厂普遍把转型升级的重心放在产品和营销领域。这只是转型升级的一部分,因为钢企转型升级应该是整体性、系统性的,即在产品和营销转型升级的同时,企业管理机制必须配套跟进,不可有先有后,更不能等问题和矛盾发生了再回过头来调整管理机制。二是企业文化体系转型升级滞后。近些年,钢企在钢材市场价格持续低迷的重压下,企业文化建设也随之步入低谷,或成某种“摆设”,或被“冷藏”起来。要知道,企业文化虽然不能替代管理制度去硬性约束员工的行为,但是企业文化缓解、调节企业员工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矛盾的“软功能”是管理机制所不能替代的,其凝人心、聚人气的作用可以抚平管理约束造成的“硬伤”,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在钢企营销领域,营销文化转型升级必须与营销机制转型升级同步推进,用“升级版”的企业文化理念、精神、作风引领、推进营销业务的转型升级。

两位钢贸商认为,螺纹钢规格不配套问题的存在,也说明一些钢厂生产经营理念与市场需求存在误区和差距。如何以“需求首要”平衡生产成本?如何深入市场和终端用户,掌握流通和需求领域的动态变化?如何采用“积沙成塔、集腋成裘”的办法,平衡和解决小批量、多规格等需求与生产成本之间的矛盾?这些都值得钢企进一步研究。钢贸流通业和终端用户期望钢企能尽快交出一份“答卷”,使“老大难”问题不再难。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