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循环经济、科学开发“城市矿产”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当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宁海县在今后较长一个时期面临资源与环境的双重制约,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作为新的绿色“引擎”将迎来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据有关部门统计,宁海县年回收各类再生资源总量已达28万吨,年产值约10亿元,总量较大,“城市矿产”有待深入挖掘。
诸多制肘问题待解决
应该看到,目前宁海县对“城市矿产”的挖掘仍有诸多不足之处,如废旧品回收渠道较为混乱、废旧物品加工处理技术相对落后、规模经济效益不明显等,具体表现有:
网点布局无序。大部分回收网点不符合城市规划,多是临时租用场所,通过占用农田搭棚经营,地域分散且占用场地较大。同时分散在各地的回收网点成为流动人口聚居点、环境卫生脏乱点、城市管理空白点。
环境污染突出。目前,无证无照的“游商”占总数较大,且多数仅“一台秤、一片地”,大部分废旧物资在城乡接合部、近郊农村随意堆放、拆解,带来噪音、空气、土壤和水源的污染,对周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群众反映强烈。
安全隐患严重。回收网点主要分布在城乡接合部,普遍存在废品露天或搭棚堆放、电线乱布乱拉、违规处理废旧气瓶等现象,居住点与易燃废品堆放点混杂,极易发生火灾等安全事故。
社会治安案件屡发。由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多由拾荒人员、“马路天使”等游击队组成,并形成以老乡为基础的地盘分据,争抢废品引发的打架斗殴以及偷盗案件屡发,部分无证无照回收网点甚至成为收赃销赃场所。
“四条对策”助推行业嬗变
为更好地挖掘“城市矿产”,宁海县有关部门提出了“四条对策”,助推该行业由“无序管理”向“整合发展”、“弱势行业”向“经济‘矿藏’”嬗变。
建立健全联动工作机制。建立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例会制度,进一步加强信息沟通和联合执法力度;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业务指导和综合协调,同时细化和明确各部门管理职责,形成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的工作格局;明确各乡镇(街道)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负责区域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整治管理。
建设区域性再生资源集散站。借鉴镇海、奉化等县市的成功经验,及早建设再生资源集散站,经营场地从乱搭乱占向有规划有固定场所转变。通过区域性布局,集约利用土地,推进生活性废旧物资回收网点聚集发展,实现集约经营、规模管理。
加强回收网点建设和管理。社区和农村回收网点按照总量控制、合理布局和方便回收的原则统筹设置,作为收运、整理、暂存、中转的固定场所;逐步构建“在线收废”平台,通过网络体系的有机连接,实现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信息化,提供上门收废服务。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台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回收体系建设,如对企业参与回收体系建设的基础设施、环保等建设项目,给予一定资金补贴、贷款贴息等,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企业投入、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抱团取暖”机制,推动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再生资源交易市场的投入使用,给宁海县再生资源这块“短板”创建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如果运行得力,经济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同步并进的局面也许指日可待,并极有可能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新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