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万众瞩目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也预示着我国新一轮的改革大幕即将拉开。全会明确了改革的总方向和基本目标,提出将在2020年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其中一些新提法和新举措也让市场有了更多解读空间,将市场在资源分配中的作用由以往的“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更是令人眼前一亮。
这预示着未来我国政府行政手段对资源性产品市场价格的干预力度会逐渐减弱,而更多地依靠制定合理的市场运行规范,完善的市场管理监督体系,有力的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以及创新的市场需求拓展等一系列措施来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英国《金融时报》称:“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或对中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此轮的改革必将涉及我国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市场对我国优势的稀有金属资源,如稀土、钨、锑、铟、锗、铋、镓等现代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支撑材料的定价机制预期正在逐步升温。
长期以来因为缺乏合理的市场管理与定价机制,我国优势稀有金属资源的价格严重背离其价值,不仅资源的稀缺性没有得到合理体现,生态环境的损失也没有得到合理的补偿。随着我国对资源、环境等问题认识的提高,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逐步深化,国家对我国优势稀有金属实行了战略保护,希望通过官方收储和配额制等政府管控措施改变我国稀有金属产业现状,提升优势资源在国际市场的议价能力。短期内上述举措确实带动了国际稀有金属,尤其是稀土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但由于没有兼顾市场化的决定性功能,高价位没能持续,造成了价格的剧烈波动,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引发了我国与欧美日等国频繁的贸易摩擦,给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许多问题。
通过市场中“看不见的手”提升我国稀有金属定价能力,已成为越来越多行业人士的共识。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张汉林称,资源性产品的定价机制具有“全球化”和“金融化”的特点,商品期货市场已成为资源性产品产业链上关键的后端环节。而我国目前商品期货市场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尤其是稀有金属市场,企业尚不具备影响资源性产品国际价格的条件。显然“金融化”的市场已经成为决定资源性产品国际价格的主要因素。经过几年的探索,我国稀有金属投资市场已逐渐成型。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于2011年推出了稀有金属现货投资平台,在短短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稀有金属交易所以及中国客户资产管理规模最大的现货交易所。目前在铟等多个品种上,交易量、交收量、库存量均居世界第一,交易信息被国际各大权威媒体实时报道,基本实现我国优势稀有金属资源的国际话语权,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稀有金属资源的市场影响力。
总体来说,稀有金属投资还是一个新兴的概念,其市场开发前景十分广阔,也正因为如此,使得稀有金属展现出远超其他投资渠道的增长空间。无论是从实际的供需角度、储量和开采量来看,还是从固有的金属特性来看,稀有金属处在价值完全被低估的阶段,这预示着稀有金属现货投资市场将会带动我国优势稀有金属资源实现一波快速的价值回归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