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土部等部门下达的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要求,山东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措施,成效显著。
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方面,济宁市制定了化工、医药等10个千亿级产业行动计划,将确定的100家重点企业纳入转型升级动态管理,支持企业兼并重组,优化技术、产品结构,压缩过剩产能。 威海市明年将拿出3000万元市级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对引进2000万元以上技术设备的船舶企业给予50%的贴息;拿出2000万元资金重点支持船舶企业创新平台建设。
在遏制产能盲目扩张方面,枣庄市对限制类、禁止类项目一律不批;对列入淘汰计划的企业,坚决停止换发工业品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对未按期淘汰产能的企业,不予批准新项目,不批新增用地,依法吊销工商营业执照。 菏泽市主动编制国家计划外淘汰计划,推动35户纺织、化工等企业淘汰落后产能设备128台(套);通过分流、转岗等多途径、多渠道妥善安置职工1638人。
此外,潍坊市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支持作用,不断强化安全、环保、能耗、金融、土地等经济手段的约束作用,督促企业加快淘汰步伐,防止新增落后产能。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政策奖励,把资金、人才、项目等创新要素优先向企业倾斜,推进产学研深度联合,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 章丘市则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先后完成18条水泥立窑生产线、3座80万吨钢铁转炉淘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