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陆家嘴论坛期间接受路透专访时认为,通缩可能导致的企业破产和就业压力是基本面可能无法承受的,而中国政府有强大的资源支配能力,目前启动的城镇化和棚户区等领域投资,显示政府已有危机意识,正努力避免中国经济走向通缩。
“如果结构性失衡的问题处理得好,金融资金能很好地进入实体经济,中国未必一定会走向通缩。”他称,目前的关键就是要避免产业的空心化,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
他解释说,和美国及日本等国家面临比较明朗的通缩局面,从而货币政策清晰导向治理通缩不同,中国政府会尽力避免经济硬着陆风险而陷入通缩,因其金融领域的债务风险主要是内债而不是外债,且政府在金融领域的支配能力,会用行政而非市场化的方式,解决债务去杠杆过程中的问题,因此最终通缩在中国并不必然发生。
孙立坚表示,在新一轮政府推动的城镇化战略中,要避免之前政府主导投资和“国进民退”现象的继续发生,而是要让改革的制度红利让更多人受益,引导更多民间资金参与投资,包括民间资金进入金融行业,也需要逐步放开。
“总之改革的结果要阳光普照,而不是之前模式的重复,中国梦就是人民的梦。”他说。
中国宏观领域当前面临金融热,经济冷的失衡现象,部分行业资金渴求和社会融资规模快速扩张并存。中国5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5.8%,高于年初央行所设的今年增长13%的目标。
而中国最新公布的6月官方制造业PMI回落至荣枯线附近,各项主要指标均有下滑,与汇丰PMI呈现相似趋势,预示中国经济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二季度经济增长恐难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