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年多研究、调研、起草工作后,《钢铁物流互联网公共商务信息平台建设》和《钢铁物流互联网信息交互技术规范》两部钢铁物流关键技术国家标准,日前正式进入到意见征集阶段。目前,有关钢铁物流的国内上市公司主要包括五矿发展、物产中拓等。
据悉,这两部钢铁物流业国家标准有望明年上半年出台,并向全国钢铁行业推行。
近年来,随着钢铁物流业在国内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严重滞后的标准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2年,我国粗钢产量达到7.17亿吨。据估算,2015年粗钢产量将达到7.44亿吨,中国将产生接近40亿吨的钢铁物流。如果以钢材物流、仓储的费用在150~200元/吨估算,钢材物流产业规模将高达1300亿元左右。
“物流领域是导致钢价大幅波动、经销商盲目囤货的关键环节之一,钢铁物流业的行业秩序亟待规范。”业内人士称,由于钢材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不高,同样的钢材品种,由于产自不同的厂家,其价格在市场上往往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加快钢铁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建设。
“目前我国的钢铁行业在流通和物流环节中的运输、仓储、管理和信息化等方面都没有规范,流通企业相比于钢厂来说集中度更低,并且小而散乱,急需制定相关标准加以规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此前曾在公开场合表示。
据悉,两部标准从制定钢铁物流互联网信息交互技术规范入手,旨在解决国内钢铁信息平台交互关系复杂、交互方式不一致,造成的信息化成本高、周期长、质量差的问题,最终建公共信息平台,形成钢铁物流各环节信息的追溯体系,实现钢铁物流作业规范化目标。
公开信息显示,这两部国标均属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起的“重点物流领域关键技术标准研究”子项目之一。早在2010年10月,根据国家标准委要求,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中物联钢铁物流专委会)牵头,并联合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西本新干线等单位共同启动制定工作。
中物联钢铁物流专委会秘书长王建中认为,目前我国钢铁物流量位居国民经济各行业物流量之首,但还没有与之相适应的现代物流标准体系框架。通过标准体系的建立,能够实现钢铁物流消费与生产信息的对称,能够实现钢铁物流全过程供应链集成效应,能够实现钢铁物流信息化的完善运行,这对钢铁物流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建筑钢材质量一直是公众关心的话题之一。一些钢材市场将‘瘦身’钢筋公开摆卖或私下出售,给建筑质量带来安全隐患。标准的实施,将有效地遏制钢铁流通环节现存的一些不透明操作,促进国内钢铁物流产业高效协同运行发挥作用。”采访中,一些消费者认为,从某种程度上看,这也有益于规避建筑企业追逐劣质钢材的念头,保障建筑工程质量。
上述标准只是钢铁物流标准化建设进程中的一部分,整个钢铁物流标准化体系共涵盖了22个标准项目。预计未来5年内,还将分两个阶段完成钢铁物流标准17个标准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