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盛极一时的“黄金无用论”曾燃遍全球。然而,随着黄金牛市的开启,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再到2010年全球央行成为黄金的净买入方,“黄金无用论”的荒谬显而易见。
在6月28日举行的陆家嘴论坛浦江夜话分论坛上,美国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再次抛出了“黄金无用论”的观点。他的观点无非是黄金避险属性下降、买黄金不如买房等老套路。与其说这是他的个人见解,不如说是对巴菲特言论的鹦鹉学舌。
“10年黄金变成铜。”上世纪90年代,盛极一时的“黄金无用论”曾燃遍全球。各大黄金生产商和各国央行在这一理论的驱使下,纷纷摒弃了对黄金的热衷,央行集中抛售黄金成为打压金价的重要因素。
然而,随着黄金牛市的开启,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再到2010年全球央行成为黄金的净买入方,“黄金无用论”的荒谬显而易见。
在“黄金无用论”的忠实信徒中,巴菲特和索罗斯等国际金融投资大鳄的言论,往往左右着市场风向。近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言论再次中伤黄金市场。与其说他们是“黄金无用论”的忠实信徒,不如说是美元货币信仰的“传教士”。声东击西可谓是这些“传教士”宣扬美元信仰的惯用伎俩,不言美元如何“美”,而言黄金将要“黄”。
然而,当前全球各大经济体尚未走出滞涨阴影,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四伏,美国经济复苏缓慢,黄金作为应对金融市场动荡的避险保值工具,依然是各国央行的宠儿。
黄金和大宗商品价格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黄金投资迄今仍是避险天堂。
世界黄金协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央行黄金购买量为535吨,创下自1964年来的历史新高。在这样的形势背景下,“黄金无用论”显然难以令人信服和接受。
由于黄金具有商品属性,黄金的价格可以看成是在金融市场中催生出的标签。在全球黄金市场中,实物黄金交易额不足总交易额的3%,90%以上的市场份额是黄金金融衍生品。这表明,黄金价格是可以“炒”出来的。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和投资者更应理性地看到黄金的内在“价值”,而不单单是表面的“价格”。
正如中国黄金集团公司总经理、中国黄金协会会长孙兆学所言,在全球金融危机面前,在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博弈中,人们再次清晰地看到了黄金储备作为金融稳定、国家经济安全之“锚”的重要作用。风物长宜放眼量,黄金作为独立、忠诚的资产,被喻为经济、金融安全的定海神针,是国家财富的标志和货币信用的基础,是重要的全球性战略资产和各国金融储备体系的基石。
凯恩斯曾说:“黄金作为最后的卫兵和紧急需要时的储备金,还没有任何其他更好的东西可以替代它。”
几千年来,不论是曾经受到过人类的崇拜和追捧,或是曾经在货币史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还是当今作为全球金融市场中饱受争议的商品和投资产品,黄金一直都是金融海啸中的“避风港”,其避险属性和长期投资价值从未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