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此局面却令钢铁减产陷入僵局,钢铁上市公司走出业绩泥潭的曙光愈发遥远。Wind资讯统计显示,截至上周五,目前已有17家钢铁类上市公司的股价低于每股净资产,其中市净率最低的河北钢铁只有0.49倍。
11月28日重庆钢铁发布公告称,公司完成重大资产重组登记手续。这意味着又有300万吨的钢铁产能被注入上市公司,至此公司产能已经达到600万吨。
根据重组方案,重庆钢铁以3.14元/股的价格向大股东重钢集团发行19.96亿股股票,并支付2亿元现金,收购重钢集团在长寿新区投建的钢铁生产相关资产及配套公辅设施,交易价格为169.36亿元。此外,重庆钢铁向不超过10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不超过20亿元配套资金。
其实,过去三年重庆钢铁连续亏损,特别是2012年,重庆市政府的财政补贴高达20亿元,勉强让重庆钢铁实现了不足1亿元的净利润。而今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年内又累计亏损16.99 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1.7亿元继续扩大。若不是重庆市政府出手相助,公司或已退市。
分析师张士宝预计,今明两年重庆钢铁继续亏损的概率仍然较大,为避免连续亏损,不排除重庆政府和大股东会采取相应财务补贴或资产注入措施,来帮助公司扭亏为盈。
除重庆钢铁外,宝钢股份也成为近期上市钢铁公司中“增产”的排头兵。8月24日,宝钢股份为湛江钢铁项目添砖加瓦,计划向湛江钢铁现金增资120亿元。
湛江钢铁主要经营范围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销售等,此前注册资本为80亿元,其中宝钢股份持有75%的股权,广东恒健持有25%的股权。此次增资完成后,湛江钢铁注册资本变为200亿元,宝钢股份持有湛江钢铁90%股权,广东恒健持有10%股权。
虽然国家政策一再要求削减钢铁产能,但从上市公司反映的情况来看,主动将钢铁产能“瘦身”的未有先例,暗中“增肥”者却俯拾即是。资本市场与生俱来的融资功能和唾手可得的种种名利,让越来越多的钢铁产能奋勇向前,依次完成资产证券化。
在上市公司“金字招牌”的护佑下,各家公司更是开足马力,尽力提高产能和产量,从而导致2008年、2010年和2012年我国粗钢的产量分别超过5亿吨、6亿吨和7亿吨。
纵观整个钢铁板块,产能过剩让各家公司步履维艰,9家公司走到了去年和今年前三个季度同时亏损的地步。在今年年底前如果仍找不到救命良方,这9家公司明年将面临被ST的命运。为了“保命”,几家公司各显其能,弃卒保帅者不在少数。
现实中,各家钢企无一采用降低钢铁产能的方式来瘦身,而是通过获得巨额财政补贴、延长资产折旧年限、变卖非冶炼资产等方式以求自保。
特别是进入第四季度后,钢铁市场仍然没有走出低谷。通过市场回暖以增加营业收入和利润的愿望再度破灭。在此情况下,转让资产就成为救命稻草。多家钢企宁愿将非冶炼资产转让也不肯减产保价,山东钢铁、华菱钢铁、马钢股份都是其中的代表。
2012年年初,山东钢铁完成了对莱钢股份的兼并重组,但实际效果却难言理想,当年便巨亏38.37亿元。进入2013年,尽管公司通过各种努力大幅减亏,但前三季度仍然亏损1.28亿元。
11月27日,山东钢铁发布公告称,拟以公开挂牌竞价方式出售所持济钢国贸80%的股权和莱钢国贸100%的股权。
截至今年9月底,济钢国贸股东全部权益价值评估结果为1.1亿元,增值率超过99%,山东钢铁持有的80%股权价值8800万元;莱钢国贸股东全部权益价值评估结果为4.96亿元,增值率更是高达621.93%。
对于出售资产的目的,山东钢铁直言不讳地表示,此举是为了缓解公司目前资金压力,优化资产结构和提升盈利能力,若以评估价格5.84亿元成交,公司预计获得收益2.77亿元。
华菱钢铁的情况与山东钢铁有些相似。2012年公司的亏损同样高达32.54亿元,虽然今年前三季度拼尽全力,仍难改赤字2.74亿元的现实。因此公司不得已卖掉部分资产以解燃眉之急。
华菱钢铁此次转让的资产为子公司华菱湘钢旗下的焦化公司,截至今年10月底,焦化公司经评估的净资产为6.66亿元,净资产评估溢价102.98%。
马钢股份同样处于可能披星戴帽的境地,去年和今年前三季度分别亏损38.63亿元和3.29亿元。为避免2013年年报亏损,公司采取应急措施。
10月29日,马钢股份股东大会批准了公司向马钢集团出售粉末冶金、电气修造、钢结构、港口以及对应土地厂房等非钢资产的预案,此次出售资产评估值为38.4亿,较账面价值增加9.18亿元。
瑞银证券认为,马钢股份将在第四季度确认税后收入约7.3亿元,这将帮助公司实现今年扭亏为盈的目标。
一边是国内钢铁产量节节攀升、钢铁企业屡屡巨亏,另一边是各家钢铁企业宁可变卖家产也不肯限产保价。中钢协在11月26日发布的《2014中国钢市前瞻》中认为,2014年钢铁市场基本面不会有明显变化,粗钢产量将在8亿吨左右,粗钢表观消费约7.6亿吨,分别较今年增长3%左右,仍将呈现供大于求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