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出台《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至今仅3个月,一份光伏合规企业的拟公告名单就已出现在工信部的网站上。 作为光伏行业整合的重要一步,此举将加剧产业“两极分化”。 一些无法达标的企业,如果不能通过有效整合、技术提升而踏入光伏合规行列,将无法享受国家一系列的政策及信贷授信支持。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光伏企业约有500多家,但此次进入第一批光伏合规名单的只有134家,涵盖了多晶硅、硅锭(多晶)、硅棒(单晶)、硅片、电池、组件企业,以江苏为最多。
目前,正在执行重整计划的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下称“无锡尚德”)未能入围,“尚德系”的电池企业——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则过关;此外英利绿色能源下属分公司——西藏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顺风光电(无锡尚德收购方)也未能进入名单。 其中,顺风光电没有入围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其2012年缺乏足够的业绩支撑。
在多晶硅行业,国内40多家多晶硅企业仅11家企业入围。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30多家未入围的企业,主要是由于在2012年出现停产所致。 按照规定,年度产量需达到1500吨。 如已转让给通威集团的一家合肥企业就未能进入该名单。
有光伏行业分析师表示,国家提出的规范并不低,如产量方面,除了多晶硅公司要达到每年1500吨之外,硅片公司则需要有2500万片的产出。 另外,国家对光伏企业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技术要求,如多晶硅、单晶硅电池的转换效率不低于16%;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不低于14.5%。 这些硬性指标会让一些在2012年生产不正常、技术并不算很先进的企业都无法拿到通行证。
有行业专家称,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兼并重组或技术提升,那么未能入围的光伏企业可能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
“其中最大的影响莫过于难以享受应有的银行信贷以及出口退税。 ”上述光伏行业分析师表示,尽管国内的光伏组件需求已较大,但日本和美国市场的光伏需求在2013年至今都有抢眼的表现,因此“出口退税”依然是一个对光伏企业最具吸引力的政策之一。 所以,不能达标的组件企业必须要提升自身的产能,或通过被收购而重获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