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德古赫特此前预计,中欧光伏“双反”谈判结果很可能在7月初产生。
新能源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尽管目前行业信心较前几个月充足,具体经营情况并无明显好转,大多数企业都处于苦挨难关的状态,个别企业甚至已经倒在黎明前的黑暗中。
6月29日,尚德电力发布公告称,尚德与大部分可转债持有人达成一致,形成新的债务延期协议,新的协议将5.41亿美元可转债偿还时间延迟到8月30日,债权持有人将有权提名两名董事会成员。
这则公告将年初备受关注的悲情巨头尚德电力重新拉回了人们的视线。 此次该公司公告的这笔债务事实上已经经历了两次拖延。 相关可转债持有人告诉记者,尚德电力目前用的无非是“拖”字诀,并不认为国内光伏扶持新政能够挽救这家已经负债累累的公司。 有的可转债持有人干脆表示,可能会向法院起诉要求尚德电力强制破产以规避损失。
新能源行业分析师对记者表示,无论中欧“双反”谈判是否成功,来自中国的光伏电池、组件价格都将在欧盟市场失去竞争力。 对于在欧盟市场扎根较深的尚德电力而言,未来的前景似乎不太乐观。
就在尚德电力僵而不死的时候,另一家一度准备IPO的浙江光伏企业却突然进入了破产程序。 资料显示,位于浙江湖州的恒基光伏产业包括太阳能电池和组件,产品主要出口欧美市场,随着美国、欧盟先后对中国光伏产品“宣战”,导致该公司销路严重受阻。 数月前,恒基光伏已经停工,目前湖州市政府工作组已经进驻该公司,组织梳理该公司的破产重组工作。
此外,就连部分情况相对良好的光伏企业——海润光伏和中电光伏近期先后被曝光,出现了拖欠工资和强制员工放假的情况。 海润光伏CEO杨怀进此前曾向本报记者透露,目前光伏行业在融资市场处处碰壁,海润光伏就是一个付出巨大的融资成本后却难实现目的的典型案例。 但杨怀进认为和同行相比,海润光伏存在的问题是最轻微的。 相关券商报告似乎对海润光伏目前的资金紧张问题也普遍持较乐观的态度。
新能源行业分析师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光伏产业链上以电池、组件为主业的企业将继续面临残酷的整合淘汰期。 而从事硅片、逆变器、下游电站开发的企业只要撑到光伏扶持政策落实,情况将会有明显改善。
另一方面,欧盟委员会将谈判不成后提高税率的时间点定在了8月6日。 这意味着无论结果如何,这场声势浩大的贸易战结果将很快出炉。 而国内光伏企业苦苦等待的补贴等扶持政策尚未见踪影。 问题是,在政策阳光来临之前,有多少光伏企业将会倒在黎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