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冶金炉料 » 正文

国际投资复苏乏力 大宗商品价格下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有色金属网       发布日期:2013-12-24   浏览次数:89

核心提示: 美国减少资产购买可能会加剧国际资本流动,引起汇率和国际收支变化,进而增添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  人民视觉  在脆弱的全

 美国减少资产购买可能会加剧国际资本流动,引起汇率和国际收支变化,进而增添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

  人民视觉

  在脆弱的全球经济和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下,2013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增长乏力,流量基本与去年持平,复苏时间超出预期。供给充裕、需求疲软,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滑,影响了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速,但也抑制了部分国家的通胀水平。展望2014年,全球经济仍将缓慢复苏,全球FDI可能小幅上扬,大宗商品价格或沿袭目前态势。

  全球外资流量呈背离趋势,发展中国家引资比例有望继续提高

  2012年,全球FDI大幅萎缩,较上年下降18.2%。联合国贸发会议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FDI与2012年持平,上限为1.45万亿美元。该组织预测,全球FDI在明年和后年将小幅上升,但同时认为,全球金融体系的结构性缺陷、宏观经济环境可能出现的恶化以及重要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都可能影响投资者信心,导致FDI流量下降。

  联合国贸发会议投资与企业司官员梁国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全球FDI流量在2009年触底后未能保持增长,复苏相对于全球经济的其他方面明显偏弱,外资总量较危机前高点仍低约30%。在FDI流入方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呈现背离趋势,欧债危机影响让这种趋势有所加强。2012年,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首次超过发达国家,达到全球总量的52%;今年该比例有望继续提高。

  在全球FDI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中国表现出色,不仅相对于主要发达经济体,在新兴市场国家中也是一枝独秀。今年年中,对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预期导致国际资本从新兴市场国家大规模流出。中国不仅避免了冲击,反而强化了自身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

  总体来看,中国引进外资总量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特别是今年以来,外资流入在经过持续一段时间的月度同比下降之后逆势恢复增长。外资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质量进一步提高。服务业领域外资超过制造业,并且两者差距有扩大趋势,显示以寻求市场为导向的跨国投资加速进入中国。制造业方面,体现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高端”外资项目,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在FDI流出方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呈现背离趋势。联合国贸发会议认为,由于经济前景不确定,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不再进行大规模国际扩张,这是全球FDI流出总量下降的重要原因。相反,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金砖国家的对外投资继续稳步增长,金砖国家已成为重要的对外投资国。2012年,中国首次成为全球第三大投资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加大了引资力度,中国对外投资的空间更加广阔。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投资研究室王碧珺指出,2013年,中国海外投资呈现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的新趋势,具体表现为铜、铁、铝等生产性矿业资源让位于石油、天然气等消费性燃料资源,向欧美高端消费品行业投资,加大海外农业投资,满足国内中高端消费者的需求。

  但不容忽视的是,在渴望外资的同时,一些国家在针对跨国并购的准入方面也越发挑剔,收紧对外资的审查和监督程序,投资保护主义造成的风险有所加大。从长远看,这阻碍着全球FDI的复苏进程。

  全球大宗商品资产总价值大幅下跌,明年价格仍不会有大的变化

  2013年以来,国际商品市场供应充裕,但需求不旺,这抑制了大宗商品的价格。英国巴克莱资本公司分析师凯文·诺里什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11月,全球大宗商品资产总价值下降880亿美元,至3320亿美元,是大宗商品管理资产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下跌。投资者已从大宗商品基金中撤走超过363亿美元资金,同样创造了新纪录。大宗商品资产价值下滑主要由于投资者纷纷从贵金属板块撤离,其中黄金价格下跌尤为明显。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部主任赵玉敏认为,2013年国际商品市场不活跃,主要是基于以下因素,一是全球经济增长基础极不稳固。对美国量化宽松退出的预期引发国际金融市场 再度动荡,发展中国家首当其冲。发展中国家是世界商品市场的主要消费者,这些国家经济增长受挫,大宗商品市场失去了强大的支撑。

  二是主要商品供应增加。虽然资源短缺的阴影并没有彻底消失,但2013年世界资源供应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美国大力开发页岩气、油砂等非常规油气资源,世界能源市场上来自美国的能源产品增加,相关商品价格承压。与2012年美国世纪大旱引发全球粮价飙升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今年全球农产品生长期气候条件基本稳定,作物生长情况普遍良好,产量预期增加,库存水平提高,价格大幅回落。

  三是国际大宗商品行业“去金融化”有所提速。美国银行业不但被要求将衍生品交易从场外转到交易所内进行并在交易所结算,一些美国超级金融机构还被迫收缩曾给他们带来丰厚利润的商品业务。监管层的压力导致商品投机活动的空间缩小,投机活动有所收敛。

  经济和金融分析机构“环球透视”首席经济学家纳瑞曼·贝尔拉夫什认为,明年,许多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会略微增强,对大多数大宗商品的需求会逐步回升。但是,需求的增长会被产出的增长或充足的库存抵消,这意味着大宗商品价格很可能变动不大。温和的大宗商品市场,也会缓解新兴市场国家的通胀压力。贝尔拉夫什认为,新兴市场国家最近通胀的上升,部分源于对美联储缩减量化宽松政策的恐慌,这种恐慌令一些新兴市场国家货币贬值,推高了输入型通胀。2014年,新兴市场国家的这种通胀压力预计将出现反转。

  近两年来,原油市场一直受到伊朗核问题的困扰,年内西方国家终于与伊朗达成协议,使国际原油价格稳中趋降。

  发达国家退出量宽带来不确定性,新兴市场国家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从趋势上看,2014年全球经济形势更加复杂,经济大幅回暖的可能性不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今年10月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将明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下调至3.6%,比7月的预测下调了0.2%。

  美联储已迈出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第一步,其货币政策回归正常是迟早的事。这标志着刺激政策带动的反弹周期将趋于结束。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认为,无论是以美、日、欧为首的发达经济体,还是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目前都无法预见到能够推动经济复苏的强劲动力。IMF预测,全球经济缓慢增长态势将持续到2018年。

  明年,世界经济还面临一系列下行风险。美国减少资产购买意味着全球风险资产的重新定价,将加剧国际资本流动,引起汇率和国际收支变动,进而为全球经济增添不确定性。此外,美国国内党争也给世界经济前景蒙上阴影。IMF日前警告说,如果美国国会两党不能尽快就债务上限提高达成一致,导致美国债务违约,势必会引起全球金融市场的恐慌。

  欧元区也不排除个别国家债务问题暴露或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政府债务上升导致很多欧洲国家在今后两年仍不得不继续实施财政紧缩,持续高达两位数的失业率以及超低通胀率,是制约欧元区经济发展的三大难题。

  “安倍经济学”带来日元贬值,给日本的贸易伙伴带来不小冲击,使日本在世界经济中的实际贡献率依然为负。对亚洲国家来说,“安倍经济学”无疑是一座休眠的火山,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认为其一旦“喷发”,将祸及整个亚洲。

  新兴市场国家虽然仍是引领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一些国家也面临外需疲软、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通胀压力上升等风险。李向阳认为,新兴市场国家结构调整和改革势在必行。在结构调整的作用下,新一轮增长动力有可能被释放——这种动力更加稳健、可持续。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大力实施经济结构改革,增长进一步转向消费需求的拉动。印度、俄罗斯等国家也在谋求改革。

  一些经济学家看好页岩油气革命的潜力,认为其将成为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游戏改变者”。随着技术突破,美国页岩油气产量迅速提升,不仅带动就业、投资,而且导致能源消费价格大幅下跌。能源价格下降还意味着制造业成本的下降,有利于促进企业加大投资和出口。麦肯锡全球机构最新预测称,到2020年,页岩油气每年可为美国经济创造6900亿美元的价值,提供170万的就业岗位,大幅提升美国经济增速。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经济增速加快,无疑将对世界经济起到提振作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