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谈到“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时强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态度。因此,结合施工行业的发展来说,紧紧以市场为导向,加快转变企业发展方式,积极作好适应市场的转型升级发展规划和谋略,是确保企业健康、可持续的根本出路。
要有主动转变企业发展方式的积极意识
从中央下放有色施工企业至今,已有10年左右。回顾这些年的发展变化,可谓各有所归、各有招数且苦乐不均。但有一点趋于共同,就是千方百计保住市场地位和市场份额,因为这是生存之必须。这些年打拼忙碌,为的就是谋生存和求发展,但也基本就处于保生存和微弱发展状态,而“谋转变,求突破”却显见不足。除了普遍享受了一回国家给予的政策性破产改制、丢掉历史包袱待遇以外,企业发生重大转折和显着变化的甚少。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船小”,资源优势就小,影响力也小,以至能力就小。这些小决定了分不到大“蛋糕”,更行不了市场的“深海”。结果就是吃“小鱼小虾”,保生存成为基本满足。二是缺少突破,因诸多条件制约,伸不开手脚,基本处于吃老本状态,一个窝里抢“饭”吃现象十分严重。因为老本是现成的,突破却是冒风险的。三是决策把握不具敏感性。亦或是畏惧艰难性,以至在主业危机情况下瞻前顾后、出路难寻。也不排除还有其他原因,但归结起来就是:有色施工企业在转变发展方式的认知上缺乏积极性和突破性。
中央前些年提出的产业结构调整,就已经是战略机遇期的明显信号,怎么困难也应该尝试推进。而且从认识上就应该牢固树立:产业结构调整将是市场发展中的长期任务。社会经济总是不断发展的,所以调整生产关系、转变发展方式就需要不断进行下去。现在中央又出台了一系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正全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个提法回答了过去将近10年一个非常激烈的争论,就是中国要往哪里走的问题。同样,过去10年的有色施工企业,在产业规模急剧膨胀的历史时期,大家只要努力都能分到一杯羹。但市场趋于饱和的信号早已提示我们,企业在各方成本投入明显加大的情况下,经济效益并未得到较好提高。施工效率低、资源消耗大,技术和劳务不足、管理粗放等资源性问题日益凸显,而且许多问题都成为今天制约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瓶颈。
当然,争抢“最后的晚餐”以积蓄力量也不为过。但回头再看,我们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多少是及时的主动的?有多少是实质有效的运作?有多少是战略性的突破?哪怕失败和教训。不可否认,有的企业确实作了小心翼翼的尝试,尝试好的目前发展尚可持续。仍未进行的,今后生存则更为艰难。因此,尽早警醒思路,抢抓战略布局,深刻认识“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对激发国企活力,对赢得市场资源,探索更新成长途径很有必要。眼下,许多地方的国资改革均将目标指向了产业升级与转型。上海提出,国资国企改革的一大目标是将“国资委系统80%的国资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与民生保障等关键领域和优势产业。”深圳国资委将加强顶层设计,继续提升出资人依法履职水平,并于明年出台新国资监管制度。同时,国资上市公司中已有逾50家停牌筹划重大事项。这些都为我们施工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预警、借鉴和时机。因此,在包括钢铁、电解铝、玻璃、煤炭、水泥等传统行业都面临产能过剩、利润偏低以及市场低迷的困难局面下,如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无疑是下一步国企改革的重中之重。其中也同样孕育着传统施工企业重大的战略调整期和改革突破期,所以,必须要有主动转、破瓶颈的积极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