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采,选,冶专家库 » 正文

铁矿粉造块原理与工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有色金属网       发布日期:2013-07-11   浏览次数:46

核心提示:钢铁冶金(炼铁学),冶金环境工程与资源循环利用,铁矿粉造块原理与工艺
 
 
 
吴胜利
教授/博士生导师
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教学委员会副主任
钢铁冶金系副主任
   
办公地点: 冶金生态楼511室
办公电话: 010-62334737,62334989
传真: 010-62332880
电子邮件: wushengli@ustb.edu.cn
本科课程: 钢铁冶金(炼铁学),冶金环境工程与资源循环利用,铁矿粉造块原理与工艺
研究生课程: 冶金资源高效利用,矿物学原理及应用,冶金工程科学前沿
科研方向: 1.铁矿石资源高效冶金技术研究
2.铁矿粉造块理论与新技术研究
3.高炉炼铁理论以及新技术研究
4.熔融还原炼铁工艺新技术研究
5.钢铁企业节能及环保技术研究
社会职务: 1.中组部院士专家咨询团成员
2.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专家
3.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基金评审专家
4.中国钢铁协会 冶金科学技术奖炼铁专业评审组委员
5.日本TOHOKU University客座教授
6.江西理工大学客座教授
7.宝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铁区专家委员会委员
8.宝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9.《梅山科技》编委会委员
 
 
 
简历
  1980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冶金系炼铁专业。1980年~1983年在上海第一钢铁厂任高炉工长。1983年~1986年在北京钢铁学院冶金系钢铁冶金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并获工学硕士学位。1986年~1988年在北京钢铁学院冶金系任助教、讲师。1988年获日本政府奖学金赴日本东北大学(TOHOKU University)攻读博士学位,1991年获日本东北大学工学博士学位,随后作博士后研究工作。1993年学成回国后,先后任北京科技大学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受聘于日本TOHOKU University客座教授、宝钢集团铁区专家委员会委员和首席研究员等。
代表性论文论著
  已发表学术科技论文210余篇,其中部分代表性学术科研论文如下:
1. Wu Shengli, Dauter Oliveira, Dai Yuming, Xu Jian. Ore-blending Optimization Model for Sintering Process Based on Characteristics of Iron Or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2012, 19(3): 217-224.
2. Wu Shengli, Xu Jian, YAGI Jun-ichiro, Guo Xinying, Zhang Lihua. Prediction of Pre-reduction Shaft Furnace with Top Gas Recycling Technology Aiming to Cut Down CO2 Emission, ISIJ International, 2011, 51(8), 1344-1352.
3. Wu Shengli, Wang Qingfeng, Bian Miaolian, Zhu Juan, Long Fangyi. Influence of Iron Ore Characteristics on FeO Formation during Sintering.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1, 18(5), 5-10.
4. 吴胜利, 戴宇明, Dauter Oliveira, 裴元东, 徐健, 韩宏亮. 基于铁矿粉高温特性互补的烧结优化配矿.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10, 32(6): 719-724.
5. Wu Shengli, Han Hongliang, Liu Xiaoqin. Mathematical Model for Blast Furnace Burden Optimization Based on the High-temperature Reactivity. ISIJ International, 2010, 50(7): 987-99.
6. Wu Shengli, Xu Jian, Yang Shidong, Zhou Qi, Zhang Lihua.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haft Furnace of COREX® Smelting Reduction Process Based on Iron Oxides Reduction Simulation. ISIJ International, 2010, 50(7): 1032-1039.
7. Wu Shengli, Han Hongliang, XU Haifa, Wang Hongwei, Liu Xiaoqin. Increasing Lump Ore Proportion in Blast Furnace Based on the High-temperature Interactivity of Iron Bearing Materials. ISIJ International, 2010, 50(5): 686-694.
8. Wu Shengli, Han Hongliang, Li haixia, Xu jian, Yang Shidong, Liu Xiaoqin. Ore-proportioning Optimization Technique with High Proportion of Yandi Ore in Sinter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2010, 17(1): 11-16.
9. Wu Shengli, Han Hongliang, Tao Weizhong, Xu Haifa, Wang Hongwei. Increasing Proportion of Natural Lump Ores in Blast Furnace. Revue de Metallurgie-Cahiers d Informations Techniques, 2009, 106(4): 160-167.
10. Wu Shengli, Xu Haifa, Tian Yuqing. Evaluation of Lump Ores for Use in Modern Blast Furnaces as Part of Mixed Burden Practice. Ironmaking and Steelmaking, 2009, 36(1): 19-23.
《钢铁冶金学(炼铁学)》 副主编
科研业绩
  在科研工作方面,围绕“铁矿石资源高效使用技术”、“大气污染物过程控制技术”、“高炉炼铁新技术”、“熔融还原炼铁新技术”等学科方向,进行开拓、聚焦、深化及应用的科学研究工作,主要涉及“资源高效利用”、“过程环境控制”、“造块及炼铁新技术”等科研领域,相继提出了“烧结过程NOx生成的自动抑制”、“铁矿粉烧结基础特性”、“基于铁矿粉自身及互补特性的优化配矿”、“高炉内含铁炉料的高温交互反应性”、“基于高炉优化配矿的块矿多量使用”、“高炉富氧方式的优化”、“高利用系数高炉的煤气通道最优化”、“优化烧结熔剂结构”、“COREX熔融还原炉料结构及煤气流优化”等新概念、新技术,这些独创性科研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具有较大科学价值以及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在国内外该领域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先后承担了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宝钢、鞍钢、武钢、首钢、包钢、马钢、济钢、上钢、石钢、沙钢、南(昌)钢、新钢、昆钢、莱钢、邢钢、兴(澄)钢、韶钢、宣钢、石(横)钢、杭钢、华菱湘钢等的多项科研项目,以及接受日本、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家相关企业委托,进行了多项国际合作项目。
获得奖励 / 专利
  代表性专利:
1.富氧熔融气化炉直接还原新工艺,国家发明专利,CN94118268.1
2.汽车尾气氧化氮净化用催化剂,国家发明专利,CN96114309.6
3.一种铁矿石气孔特征检测方法,国家发明专利,CN200710175305.6
主要获奖:
1. 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北京市教学名师称号)(2012)
2. 宝钢优秀教师奖(2012)
3. “基于学科前沿的钢铁冶金课程群建设”——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2)
4. 《钢铁冶金学》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2009)
5. “‘大材料’试点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2001),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
6. 北京科技大学第五届师德先进个人(2012)
7. “北京科技大学2006-2009年度先进工作者”称号(2009)
8. 在校级“我爱我师——我心目中最优秀的老师”评选中,获得首届(2000)、第九届(2008)、第十届(2009)、第十一届(2010)、第十二届(2011)奖,并获得“金质奖章”(2011)
9. 北京科技大学第六届本科教学优秀奖一等奖(2011),第五届本科教学优秀奖二等奖(2009),第一届本科教学优秀奖二等奖(2001)
10. 北京科技大学第五届“研究生教育奖”——研究生论文指导优秀奖(2011),第三届“研究生教育奖”——研究生论文指导优秀奖(2007)
11. “钢铁冶金学课程改革及教学互动开放平台建设”——第25届北京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012)
12. “钢铁冶金学I(炼铁学)课程的形象教学法研究与实践”——第24届北京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0)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