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越去越多,到底是谁绑架了谁?
作为利润大户的钢铁企业,一度成为当地政府与银行的座上宾,而如今却角色大反转,钢企面临着的却是银行更为严厉的信贷政策与追债,地方政府难以为继的帮扶政策与就业压力。据悉,全国仅有40%的钢铁产能获批了,另外60%的产能却是未批先建的。为何黑户如此多?
业内人士透露不管哪一个项目都获得了某些政府层面的审批,不然真的不敢建,企业所落户的当地政府一般是不会将送到嘴边的税收来源关在门外的,结果就是睁只眼闭只眼。在鞍山鞍钢素有“十里钢城”之称,上缴税收最高时曾占整个鞍山市税收的70%以上,即使如今降低了,大概也有50%。
过多原始积累爆发过剩危机
数据显示,上世纪80年代,中国钢产量平均年增长率还只有5.82%,到了90年代为6.99%,而在2000年至2004年,平均增长率就高达20.71%,我国成为世界钢铁生产第一大国。2003年,中国的钢铁产量就突破了2亿吨,成为世界上惟一年产钢超过2亿吨的国家。
2005年钢铁产量达到3.5亿吨,这一年,国家为了约束发展过乱的产业,发改委发布了建国以来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钢铁产业政策即《钢铁产业发展政策》。
但是钢铁产能扩张却依然在加速,到2008年粗钢产量达到了5亿吨,出现了1000多家钢铁企业,粗钢生产企业平均规模不足100万吨,排名前5位的企业钢产量仅占全国总量的28.5%。
到2008年,经过我国30年的改革开放,伴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对钢铁的刚性需求,中国钢铁业完成了规模扩张、装备升级、产品档次提升等原始积累过程。
78%是国际上评价产能是否过剩的警戒线,若长时间低于这个临界值,则意味着产能过剩,如今我国钢铁产能将近10亿吨,而国内市场需求消费不足7亿吨,产能过剩尤为明显。
2009年、2010年政府相继发布了几个钢铁行业调整政策,一个是2009年3月发布的《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另外是2010年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等。主要在全国开展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的措施;但是三令五申并未给扩张过快的钢铁产能降温,反而在2013年以10亿吨产能折射出产业过度扩张的步伐。
如今钢铁国企亏损者不在少数,但好在有政府支撑,但中小钢厂却在停产与倒闭见徘徊,如果说钢厂和政府是相互捆绑的关系,不如说两者都被经济利益绑架。凤凰涅槃才能浴火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