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产能过快膨胀,是一个困扰钢材市场的重要问题。如何加以解决?笔者认为,有关部门应当转换思路,化堵为疏,实施“给出路”政策,进行产业置换,以此将部分钢铁产能转变为环保产能,将部分钢铁企业转化为环保产品企业,实现国民经济结构合理调整。
行政手段难遏制产能过快膨胀
进入本世纪以来,中国钢铁产能急剧膨胀,从1亿多吨一直扩大到2012年末的10亿吨。直到今天,即使经历了钢材价格大幅跌落,钢铁行业利润水平快速下降,一些企业出现亏损,但中国钢铁领域的投资还在继续,钢铁产能扩张的步伐依然没有停止。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累计,全国钢铁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仍然多达1181亿元,比去年同期有增无减。有人预计今后中国粗钢产能会达到12亿吨。
为了遏制中国钢铁产能过快膨胀,主管部门可以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包括祭出众多行政审批手段,一套又一套的“组合拳”,令人眼花缭乱,但却收效甚微。
庞大产能的存在,以及钢铁企业间的激烈竞争,致使钢铁产量不断释放。今年前4个月,全国粗钢统计产量为25815万吨,如果不出现大的意外,预计全年统计产量将达到或超过7.5亿吨。假如以粗钢过剩率为3成以上测算,2013年末,中国粗钢产能将可能超过11亿吨。
缺乏疏导是症结所在
过去调控钢铁产能失效或者成效不大,笔者认为,其重要因素在于以往的调控手段注重围堵,譬如行政审批,限令淘汰等,而忽略了对于过剩产能的疏导,忽略了为其寻求出路。
一些地方政府支持兴办钢铁企业,除了为满足市场需求外,还在于发展地方经济,增加财政税收,实现更多就业。在一些地区,钢铁工业确实已经成为当地经济的主要支柱、主要税收来源和主要的就业渠道。如果我们对过剩钢铁产能一味围剿,强调关停,而缺乏替代方案,势必导致地方经济支柱崩溃,由此引发大量财政与社会问题,这是地方政府难以承受的。
为此,必须在宏观调控中,将“堵”和“疏”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在维护全局利益的同时,关注并促进地方利益发展。笔者认为,这需要对于过剩钢铁产能进行产业置换。所谓产业置换,即是将一个地区的部分钢铁产能转换成其他产能,将一个地区的部分钢铁企业转换成其他产品企业,而不是简单关停了之。通过产业置换,可以在削减过剩钢铁产能同时,减少发生大量企业倒闭、大量职工下岗、财政税收大量减少的可能,并能保障以往贷款顺利偿还。只有在这种情况之下,地方政府与钢铁企业的关停阻力才能大部分被化解,这应当是解决钢铁产能过剩的关键所在。
这种产业置换模式此前在北京已有具体实施。以北京能耗企业集中的石景山区为例,在首钢迁出后,石景山区正在形成以服务业为主体,高新技术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的产业格局。
产业置换可考虑环保领域
进行产业置换,须要结合当地实际,寻找合理的产业转换方向与空间。一方面,现阶段中国环境污染严重,已经严重威胁到城乡居民的健康生活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钢铁工业又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源头。据有关数据,目前中国吨钢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2吨,全国钢铁行业年排放二氧化碳量估计超过14亿吨。此外,在钢材生产过程中,废水、废渣、二氧化硫、烟尘等污染也很严重。华北地区是中国钢铁工业最为密集的地区,也是中国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河北省集中了中国20%以上的粗钢产能。前不久,环境保护部发布的第一季度全国74个城市空气质量报告显示,在污染情况较重的前10个城市中,来自河北省的城市占据6席。因此,从全局来看,过剩钢铁产能的置换方向,可以考虑环保产业,包括环保技术研发、关键环保材料生产、环保装备制造与安装等多个方面。要通过部分钢铁产能向环保产能的转换,部分钢铁企业向环保企业的转换,让国民经济结构获得合理调整。
产业置换呼唤政策支持
在过剩钢铁产能置换成环保产业的过程中,需要国家层面予以积极支持与促进。
环保项目安排上进行倾斜。进行部分钢铁产能向环保产业置换,需要国家层面在实施环保投资规划过程中,对于钢铁集中地区,予以更多环保项目安排,予以更多的环保资金投入,进行最大限度地政策倾斜,最终实现上述地区大部分钢铁产能向环保产能转变,将地方经济支柱由钢铁产业变身为环保产业,实现钢铁大省(地区)向环保大省(地区)的转变。
贷款、税收方面实施优惠。推动过剩钢铁产能向环保产业置换,还需要在信贷与税收方面实施优惠政策。对于环境保护的全产业链,包括环保技术研发与引进、环保装备生产、环保设施安装与使用等各个环节,对于诸多参与转型企业,要满足贷款需求,调降贷款利息,优先融资上市;要减免税收,适当予以财政补贴,实施最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与最积极的财政政策。
借助市场法则与法律法规的倒逼机制。市场法则其实就是优胜劣汰。要鼓励钢铁企业竞争,反对价格联盟。要通过钢材价格下滑,甚至向边际成本靠拢,致使一些落后钢铁企业严重亏损,难以为继,以此逼迫部分钢铁产能退出市场,向国家鼓励的环保产业方向转移。法律法规机制,就是要提高钢铁生产环保标准,严格环保执法,无论企业大小一视同仁,决不允许任何企业为降低成本而违法排放,最终使得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产能难以生存。
过剩钢铁产能向环保产业置换,可以推动一个强大的环保装备制造业的崛起。一个环保产业的迅速发展,由此派生出机械、施工、安装、建筑、物流、日用品等多个方面消费,又可以为钢铁需求创造新的增长空间,最终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