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7月份,此前一直低迷的钢材市场开始反弹,上周上海区域钢材价格大幅拉高,北京区域钢材价格震荡走高,广州区域钢材价格试探上涨。然而现在只能说是反弹不是反转,前段时间的库存集中消化后,预计很难再继续大降了,尤其是现在已经进入高温多雨的传统钢材淡季。如果整体宏观经济政策没有明确的刺激,钢厂估计还要经历一阵子“长痛”。
持续失控的落后产能紧逼工信部准备“加码”水泥、钢铁等19个行业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近日,工信部正式公布了2013年19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包括炼铁、炼钢、焦炭、水泥等重点行业,但据相关数据显示,至7月5日,螺纹钢、线材社会库存量分别为717.83、187.00万吨,环比前一周的分别下降了23.79万吨和8.22万吨。6月中旬重点企业钢材库存量为1355万吨,旬环比上升5.47%,比去年同期水平仍高出10%左右。建材社会库存继续下降,而社会库存加上重点钢企库存,比去年同期增加约14%左右。可见,钢厂的库存压力并未减轻。
业内人士透露,由于夏季是用钢淡季,而且企业亏损较之前严重一些,目前二三线钢厂都有不同程度的减产,但是从这个总量来看,大型钢企的减产意愿并不强烈,越产越亏,越亏越产已经不是一个单一个例,武钢、唐钢、安钢、重庆钢铁、马钢都在这么做。
钢企苦撑有“苦衷”
作为利润大户的钢铁企业,一度成为当地政府与银行的座上宾,而如今却角色大反转,钢企面临着的却是银行更为严厉的信贷政策与追债,地方政府难以为继的帮扶政策与就业压力。
同时虽然中央高喊去产能,但地方政府会更多考虑财政收入,执行起来势必会打折,单是和钢企绑在一块的银行也不愿意看到因为停产引发坏账风险;另外,很多钢贸商都进行了套期保值操作,钢厂只能不断增加现货来维持期市上的预期。
在2008年四季度钢铁行业最困难那会儿,鞍钢、本钢都没有像其他同行一样大规模减产,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整个鞍山、本溪的生活用气,大部分要依靠鞍钢、本钢的高炉、焦炉产煤气来供应,如果钢厂减产、停产,也会影响老百姓的生活,以至导致社会问题。而由于连续两年巨亏,鞍钢股份已经戴上了ST的帽子。多年过度扩张的钢铁业在钢企自身、上下游、银行、地方政府等的相互博弈作用下,变得难以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