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名企报道 » 正文

广东贵屿“全球电子垃圾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有色金属网       发布日期:2013-07-12   浏览次数:41

核心提示: 上世纪90年代初,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的贵屿镇就开始做起了拆解旧五金电器的营生,至今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垃圾处理场。

 上世纪90年代初,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的贵屿镇就开始做起了拆解旧五金电器的营生,至今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垃圾处理场。一些贵屿人因拆解电子垃圾而暴富,但许多工人却因恶劣的工作环境而得病甚至早逝。处理电子垃圾产生的污染物也被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让贵屿人祖祖辈辈居住的一方水土遭到荼毒。经过中外媒体的多次报道,贵屿已成了世人熟知的一张中国环境污染标签。2013年4月和6月间,《环境与生活》杂志特约记者两次探访贵屿,实地了解“全球电子垃圾之都”的真实情况。

  环保监察队员曾被殴打骨折

  4月里的一天,瓢泼大雨后,记者来到贵屿镇。整齐的街道、漂亮的小楼房、各种招牌广告……如果不是街头随处可见的电子废品,以及空气中刺鼻的焦臭味,很难让人把这个中国南方小镇与电子垃圾场联系到一起。

  在贵屿镇的街道上行走,每隔不远就能看到堆在路边的电子垃圾,每个电子垃圾堆后面,都连着一家黑洞洞的电子垃圾拆解作坊。来自全世界的电子垃圾就是在这些作坊中被一一拆解的。在这种没有什么防护的恶劣的工作环境中,工人拆分出铁、、塑料和电路板,再用硫酸洗出金子,用炭炉熔化铜,把塑料切割,然后卖钱,把污染留在贵屿。

  记者在贵屿镇区走访,时刻要面对当地人警惕的目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当地人告诉记者,由于拆解产业带来的环境污染被媒体大量曝光,使得当地人“生意越来越难做”,所以他们对媒体十分警惕,有“防火防盗防记者”的说法。此前,记者曾听说有同行在当地拍照遇阻,并被当地人殴打。

  在贵屿镇内,记者看到许多保护环境的宣传标语,但是这种标语在巨大经济利益面前,显然很难深入人心。虽然当地各级政府多次对此进行综合整治,但阻力很大。去年12月,贵屿镇就发生了污染企业主让人把正在执法的环保监察队员打到肩膀脱臼、左脚骨折的案件。

  污染企业玩起“游击战”

  另外,当地的一些污染企业则与环保执法机构玩起了“躲猫猫”,大打“游击战”。监管人员一来就停工,一走就开工。或者白天停工,晚上开工。一些原本设在镇区的作坊,则搬到了更难找寻的村里……当地一名居民向记者透露玄机:“现在镇区很多厂都隐蔽起来,你看路上挂着某某电子的广告牌,其实大多是做电子垃圾拆解的,不过他们不会让你们进去拍照的,如果想看更多这样的厂,要去村里。”

  在当地人指引下,6月的一个晴天,记者第二次来到贵屿。在距贵屿镇区一公里左右的一个村庄里,记者看到了触目惊心的一幕:一进村,就看到房屋前后到处是电子垃圾,家庭作坊式的小工厂正热火朝天地拆解着废旧电器,在炭火的烧烤下,电路板冒出五颜六色的烟火,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酸味,让人十分不舒服。即便记者后来回到车里,关闭空气外循环系统,在密闭的车厢里,仍能闻到这种味道。

  惊险摆脱当地人跟踪

  对于这些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污染,当地居民并非熟视无睹,但是大多数人却选择一种抗拒的态度,一见有陌生人出现,村民立刻虎视眈眈。如果说第一次来贵屿时,记者感受到的是当地人警惕的目光,那这一次,记者从村民眼中看到的则是威吓和对抗。在该村一条绕村而过的小河里,记者看到,河里流淌的不是清澈的河水,而是发出恶臭的黑色废水。

  记者拿出相机走到河边,想给这条可怜的小河拍照。刚摆好架势,立刻有两位村民上来询问。记者只好回到车里,迅速驱车离开。车子开出不久,两辆当地牌照的车子即尾随而来。为了保护来之不易的采访资料,记者把数码相机的储存卡塞到车里的地毯下面,以防相机被抢。后来,经过一段类似于谍战片里常见的斗智斗勇,最终记者反跟踪成功,甩开了这两辆尾随的汽车,离开了这个村子。

  因为对摄影效果不够满意,记者又来到另一个堆满电子垃圾的村子里。在这个村里,记者看到了电子垃圾拆解的过程。工人先徒手把主板等电子部件从电脑主机上拆下来,然后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用钳子把电脑主板夹到炭炉上,用火直接烤,以把电脑主板上的零件拆解下来,再用硫酸等洗出其中的贵重金属。记者走进作坊,发现拆解用的都是简易的炭炉,硫酸等酸洗液体也都是露天摆放,这些作坊生产工具之简陋,生产条件之恶劣,让人无语。

  污染家乡的老板大都移居

  在两次探访贵屿的过程中,记者印象最深的不是满目的电子垃圾,也不是被村民尾随时的惊心动魄,而是当地相关企业对造成环境污染的麻木不仁。

  记者问一位当地人:“家乡的环境都污染了,子孙后代怎么办?”他的回答是:“一些做得比较大的头家(老板),平时很少住在贵屿,他们都搬到汕头市区,或者广州和深圳,通过亲朋好友遥控贵屿的业务。有的头家还把孩子送出国了。”记者追问:“那小老板呢?”对方笑答:“抓紧做大啊!做大就可以搬走,不会在这里受这罪了。”

  在长达几个月的采访过程中,记者还有一个感受,汕头市各级环保部门确实做了不少工作,但工作难度非常之大。在暴利面前,污染企业主明知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仍然唯利是图,并怪罪媒体舆论断了他们的财路。这样可怕的错误观念,才是贵屿甩掉“全球电子垃圾场”帽子的最大障碍。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