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核电重启,中国对核电主要原料——铀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 铀矿的对外依存度也在迅速提高,而且对外依存度与石油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与石油不同的是,国内开发铀资源的情况更加封闭和垄断,中核集团是国内唯一一家具有铀矿开采资质的企业;另一方面,与石油企业海外经营逐渐成熟相比,中核集团在海外的铀资源商用直到去年10月才实现“零的突破”。
与国际油气交易相对公开透明不同,国际铀资源的勘探开发、贸易物流等并不十分透明,一旦对外依存度畸高,中国核电发展的不确定性将大大增加。
贫铀
对外依存度加剧
尽管全球核能发电量已连续两年下滑,但中国发展核电的步伐并未就此停住。 随着《核电安全规划(2011-2020年)》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发布,中国核电建设已经于去年年底正式重启。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核电发展最快的国家;与此同时,也将成为铀矿需求最多的国家。
2013年BP能源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去年,中国是世界上新增核能发电量最大的国家,新增量达到110亿千瓦时,增幅为12.5%。 据新华网报道,中国目前在运核电机组17台,装机容量1476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28台,是世界上在建核电规模最大的国家。
中国各大核电企业都对核电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董事长王炳华今年4月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中国都将是全球最大的核电市场。
中国目前正在运行的核电装机容量为1250万千瓦,按相关规划,到2015年,核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到2020年,核电的规划装机容量则将进一步提高至58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
另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预测,2011~2035年间,世界净增核电装机容量2.39亿千瓦,其中1.14亿千瓦来自中国,中国净新增的核电装机容量占到了世界的近一半。
巨大的核电发展需求与羸弱的铀矿自给情况形成了较大反差。
国际核能理事会(WNA)的统计数字显示,2010年中国铀产量只有827吨,供需缺口为1153吨,供需缺口与消费之比即对外依存度达58.2%,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从现在的发展趋势来看,铀矿的对外依存度将超过石油。 当前中国石油的对外依赖度约为60%,预计到2015年会上升到65%。 而WNA预测,中国的铀矿供需缺口将在2015年达到6350吨,对外依存度则将上升至 88.2%。
“铀资源对外依存度的上升使得我国发展核电的话语权下降,极易受到其他国家经济、政治波动的影响。 ”中投顾问冶金行业研究员苑志斌对本报记者说,核电是解决能源供应紧张的一个有效方式,一旦原料受控,将会极大地影响我国核电产业的发展。
国内
垄断式开发
世界上主要的铀矿出口大国有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纳米比亚、加拿大、尼日尔、南非、马拉维、俄罗斯以及澳大利亚等。 申银万国的一份研报指出,2011年,中国95%的铀进口来自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纳米比亚和澳大利亚4国。
铀矿进口来源的相对集中也增加了中国发展核电的隐忧。 申银万国研报称,中国应该加强与其他铀资源出口大国的合作,加强从非洲获取铀资源进口。 在与各个铀资源进口目标国建立良好国际关系的同时,通过在全球进行铀资源战略布局,获取当地的铀权益,并与当地开展整条铀资源产业链以及其他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
有专家称,中国曾提出要达到铀矿自给率40%以上的目标。 但从现有各方情况来看,这一目标仍然任重而道远。
“我国铀资源储量并不丰富、以小型矿为主,而且品位大都较低,客观上限制了我国铀资源供应。 ”苑志斌说,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对铀资源开采资质的限制,导致铀资源勘探和开采队伍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开采技术的提升,从而对铀资源供应的提升有所限制。
中核集团是中国国内唯一具有铀矿开采权的企业,石油、煤炭等其他矿产的开采权则分属于其他能源企业。 根据目前中国铀矿的探明资料,铀矿往往与其他矿种伴生,这就使得铀矿的开采更增添了一些不确定因素。
据本报记者了解,中石化集团曾经在勘探石油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铀矿,但却没有开采资质,只有与具有铀矿开采资质的中核集团合作,中石化才能将自己矿区里发现的铀矿开发出来,并获得经济效益。
对于中核集团独家垄断铀矿开发的现象,苑志斌分析说,由于铀矿开采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放射性元素,而且铀资源有其战略意义,以及特殊用途,因此铀矿开采资质现在还不具备放开的条件,至少目前的监管体制和技术条件无法满足。
不过,“当前可以采用合作模式先引进部分资金,待各项条件完善再逐步放开相关资质。 ”苑志斌说。
其实,中核集团已经开始与国内其他能源企业合作,打算共同开发铀矿。 今年5月22日,由中核集团与中石化集团合资成立的中核石化铀业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另据媒体报道,中核集团还在与神华集团、中石油集团等企业就铀矿开发的合作进行协商,寻求更多的铀矿投资合作。
不过,“铀矿山建设一般需要10年以上的周期,”中核集团顾问李玉伦说,“即使几年内中国国内铀矿勘查有新的重大发现,也难以在短期内大规模供应市场。 ”
求解
海外投资铀矿破局
因此,利用海外铀矿还将是中国铀矿消费的主要来源。 利用海外铀矿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贸易进口,一种则为在海外投资矿山。
通过贸易进口就要承受铀价不断上涨的压力。 公开资料显示。 2001年,国际铀(三氧化八铀)的价格是每磅10美元左右;到2013年年初,国际铀的价格已上涨至每磅54.99美元左右。
在海外投资矿山也并不容易。 一些跨国公司早已控制了全球较优质的铀矿资源,作为后来者的中国公司,要在发达国家收购铀矿的难度非常大,而在欠发达国家投资矿山的风险又比较大。
中核集团总经理助理曹述栋此前对记者表示,中核集团正在积极推进在海外的铀矿开发,只要有机会,就会争取。
中广核集团也先后在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等铀矿资源大国收购铀矿。
但海外收购的铀矿开发并非一帆风顺,除了当地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还有可能遇到铀矿产出不高,不具备开采经济性等问题。
中核和中广核两大集团在海外的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实现铀矿商业化运营的是中核集团在尼日尔的阿泽里克铀矿项目。
该项目于2008年7月正式动工,2011年3月进入试生产运行。 历经4年多的建设和试生产,才在去年10月首次进入商业运营阶段,使中国企业海外铀资源商用实现“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