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团队不普通
这个团队属于一个名为“多尺度复合功能材料”的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创新团队”)。 2011年该团队入选该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标志着郑州轻院在多尺度复合材料领域形成教育部创新团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培训基地、省级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博士学位点省级立项等较为完整的创新体系与人才培养体系。
据悉,创新团队最早是从事低分子量有机硅单体合成及其复合材料等方面研究。 然而,随着研究方向的发展融合和人才引进,大分子单体的设计合成及聚合物/无(有)机杂化材料研究成为创新团队的核心研究方向。
从2003年开始,随着德国马普研究所、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知名研究机构和大学的博士后、博士的加入,创新团队在生物医用材料、微纳米粒子制备以及分子基晶体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得以拓展并取得明显成效,进而固化为微纳功能材料的制备、分子基晶体材料合成两个具有持续发展潜力的研究方向。
为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巩固并拓宽研究方向的广度与深度,创新团队先后引进了美国赖斯大学等国内外机构的知名学者,使得团队在微纳米粒子合成及器件、新型分子基晶体材料两个研究方向的实力进一步增强。
到目前为止,创新团队13名主要成员均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8人,留学归国人员6人。 2008年和2009年,该团队被河南省教育厅、科技厅确定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
特色研究成就创新特色
2012年6月,《化学通讯》发表了创新团队的研究论文《一个由线型[Cd2NaO6(H2O)6] SBUs和柔性6,6’-dithiodinicotinate 配体构筑的具有高对称性六边形几何构型的3-周期半规则(46.69)-hxg网络拓扑的配合物实例》,该论文的发表,验证了美国科学家理论预测的三维(46.69)-hxg网络拓扑结构。
2012年,创新团队通过调控反应物的组成,合成出两对单双核的同手性镝化合物的对映体,首次发现在同一体系中随着金属核数的增加,单分子磁体和铁电性能(多铁性能)得到明显改善的现象。 同年10月,该成果发表在《欧洲化学》上。
取得这样的成绩不是一蹴而就的,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该团队首次提出聚氨酯丙烯酸酯大分子单体概念,到如今形成突出的多尺度复合功能材料特色,创新团队持之以恒地研究和探索了十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