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购电项目的行政审批取消,对于行业低迷的河南电解铝行业而言,无异于久旱甘霖。
河南的用电大户们,或许在不久之后就能享受到“批发电价”了。
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河南大用户直购电输配电价目前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复,昭示着这一政策实施似乎近在眼前。
其实早在一个多月之前,国务院办公厅正式下发文件,决定取消和下放117项行政项目审批权,其中包括直购电的审批,为这一政策的全面实施迎来了契机。
河南省电监办相关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河南的大用户直购电由省发改委能源局牵头,正在逐步推进。
其实,早在2009年,河南省内多个相关部门就开始着手此事,一方面落实国家层面的文件,一方面结合河南省实际,联合印发了《河南省大用户与发电企业直购电实施方案》。
2012年,国家电监会又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提出将鼓励支持河南启动包括大用户直购电、独立输配电价等在内的一系列电力改革措施。
此外,今年以来,河南省的相关部门已经多次召集省内的用电大户,就大用户直购电政策的推进工作召开座谈会,并且还通报了进展情况。
而如今大用户直购电工作行政审批的下放取消,让此项政策的推进似乎骤然加速。
有助于电解铝企业解困
作为资源型省份,河南历来是全国的用电大户。 而作为河南省支柱型产业之一的电解铝行业,则是用电大户中的大户。
据河南省有色金属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刘立斌表示,按照目前的水平来看,每吨的耗电量大概为1.4万度。 而按照2012年河南370万吨左右的电解铝生产量来算的话,2012年全行业的用电量就达到了518亿度。
按照河南省电监办统计的数据来看,2012年河南省全社会用电量2747.75亿千瓦时,以此来计算,电解铝一个产业的用电量就占到全省总用电量的18.85%,以及工业供电总量的四分之一。 可用电大户的日子如今并不好过。 据刘立斌透露,截至目前,仅有8家企业在生产,并且全部处于亏损状态。
其实河南电解铝之所以深陷困境,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电价。 也正因此,造成了电解铝成本和市场价格的倒挂,生产得越多,赔得越多,这也就不难解释众多企业关停的原因了。
而大用户直购电政策如果顺利实施,是否会使这一身处困境的产业走出泥淖?刘立斌认为,通过开放用户和发电企业选择权,放开上网电价,通过供需直接见面的方式实现电能的交易,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电价,能达到双赢的局面。
据省内一位电解铝企业的高层透露,之前他们一直在设法呼吁电力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即使是每度能省几分钱,每吨电解铝的成本就能下降好几百,这对于行业来说,情况可能就会大有改观”。
由于相关细则仍在制定当中,所以电价能够降多少,具有不确定性。 刘立斌表示,这对电解铝企业而言,应该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亏损,但还不至于扭亏。
直购电模式有望全国铺开
其实,早在2009年5月,国务院就批转了国家发改委《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推进大用户直购电和双边交易试点改革。 之后的几年时间内,国家电监会、发改委、能源局等相关部门先后批准了辽宁、吉林、江苏等数个省份展开试点工作。
然而,在国家层面10多份相关文件的“保驾护航”中,这项推进电价改革和电力市场建设的探索,就目前来看,所取得效果并不能令人完全满意,可以说还一直伴随着非议。
在之前几年的试点过程中,部分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此项政策是在利用计划的手段变相为高能耗产业寻求低电价。
对此,刘立斌认为,电解铝生产阶段能耗是很高,但是铝制品在应用阶段非常节能,回收率很高,回收能耗仅为初次生产的5%,并且能往复利用20次以上,从严格意义上讲,并不属于高能耗产业。
此外,电量交易规模有限,政策受益企业数量较少以及相关制度和行政管理层面尚未理顺,所以这项政策,之前被分析人士解读为“看上去很美”。
但专家认为电力用户直购电模式有利于优化配置资源,促进输配电价竞争机制形成,是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一步,也是推进资源型产品价格改革的工作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