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钢铁蓄积量大约为60亿吨。专家预测“十二五”末我国钢铁蓄积量将达到90亿吨,可以预见,不久以后我国钢铁工业使用废钢的比例将快速上升,对直接还原铁的需求将大幅增长。”这是近日在山东泰安举办的2013年中国直接还原铁研讨会上与会者的看法。
直接还原铁质量有待提高
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副秘书长刘树洲在会议报告中指出:直接还原铁是不以焦煤为能源,铁矿物在不熔化、不造渣的条件下,经过还原获得的一种优质铁素资源产品。用直接还原铁炼钢,与传统的长流程炼钢工艺相比,可降低能耗、减少“三废”的排放,是节能减排的绿色环保型炉料。由于直接还原铁的低微量残余元素特性,使之成为优于废钢铁冶炼优质钢的精料。
由于废钢铁和直接还原铁是目前唯一可替代铁矿石炼钢的大宗冶金原料,发展直接还原铁和废钢铁产业有利于缓解铁矿石资源紧缺的矛盾。
根据MIDREX公布的数据,2012年全球直接还原铁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7400万吨。而我国直接还原铁年产量从未超过60万吨,不到世界产量的1%,其中约40%的产品质量达不到国家标准的要求。与世界的差距,正是发展的潜力所在。增加产量规模、提高产品质量是直接还原铁产业发展中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
直接还原铁需求有望增加
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直接还原铁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陶江善在会议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世界电炉钢产量第一大国,虽然目前电炉钢产量仅占钢铁总产量的10%,但随着中国钢铁产品结构调整,限制发展小高炉炼铁政策的推动,钢材质量优化、环保要求的强化和电力供应的逐渐改善,以废钢为原料的电炉短流程工艺有望得到迅速发展。但由于我国废钢短缺且质量较差,因此对直接还原铁的需求会不断增加。据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估计,目前,中国直接还原铁的市场需求约为每年1500万吨~2000万吨,国内满足不了只能依靠进口。
另外,我国优质焦煤短缺,经常出现“一焦难求”的现象。发展直接还原铁有利于节约炼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和减少CO2的排放量,也有利于开发复合铁矿、难选铁矿,处理钢铁厂粉尘和有色冶金含铁渣等含铁废弃物,符合发展循环经济的大政方针。目前,直接还原铁生产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今后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随着国内外技术交流的日益频繁,有望得到进一步发展。
发展适合国情的工艺技术
钢铁研究总院先进钢铁流程及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专家周渝生认为:目前我国的回转窑直接还原铁生产技术缺乏市场竞争力,须要向印度等传统煤基还原铁生产大国学习。我国虽然已经建成了多座回收处理钢铁厂含铁尘泥的转底炉,但转底炉产品的金属化率实际偏低、含FeO偏高,一般仅适合供给高炉和转炉循环利用。
与其他炼铁工艺相比,气基竖炉直接还原法的优点是单套设备产量大,不消耗焦煤,节能,环境友好,是直接还原无焦炼铁的一个有效途径。但是,由于缺乏天然气和富矿资源,我国迄今为止尚未建设技术成熟、节能的大型气基直接还原竖炉,粉矿直接还原工业生产等炼铁前沿技术生产装置,更缺乏其应用经验。不过,目前在内蒙古和江苏省都有企业在筹建煤制气竖炉直接还原工程。
据了解,中国目前的能源结构适合发展以煤气化为气源的直接还原炼铁工艺。在能耗及排放方面,煤制气-竖炉直接还原联合工艺具有一定的优势。另外,开发直接利用难选铁矿石资源的直接还原炼铁工艺,能使可开采、有经济价值的铁矿资源量增加近50亿吨,相当于将目前全国可开采的、有经济价值的120多亿吨铁矿资源量增加40%。低品位难选铁矿石加工成本高一直是我国选矿界的难题,如果能通过技术攻关,解决我国难选铁矿石直接还原应用的关键技术问题,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我国宝贵的矿产资源,获取巨大的经济效益,也将显著提高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
开发直接还原铁生产技术及装备已有几十年历史的一家外企认为:气基直接还原铁技术未能在中国发展的原因,在于中国大部分地区天然气资源不足且价格昂贵。但是中国煤炭资源丰富,因此适合发展煤制气生产直接还原铁的工艺,即通过气化炉生产出热直接还原铁(Hot DRI)和冷直接还原铁(Cold DRI)。该技术为使用低成本的煤炭(如次烟煤、褐煤等)来生产还原气体用于直接还原奠定了基础,煤的灰分适应范围高至45%,被认为是针对天然气不足的区域发展直接还原工艺的最佳解决方案。
《中国冶金报》记者从此次会议上得知,北京神雾环境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开展的含钒钛海砂气基直接还原的试验研究已取得进展。该项目以含钒钛海砂矿为研究对象,采用造球-氧化焙烧-气基还原工艺流程,研究了氧化球团制备工艺,模拟气基竖炉直接还原条件,研究了还原温度、有效还原气含量、H2/CO比对气基还原的影响。试验表明,造球配加1.0%膨润土,在1280℃下焙烧15min,可获得性能良好、具有较高抗压强度的氧化球团;提高还原温度、有效气含量、H2/CO比,球团的金属化率都有所增加。
此外,大会还对直接还原铁行业市场状况表示了关注,与会代表确认要树立直接还原铁的品牌意识,生产优质还原铁,提供与国际市场相适应价格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