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电动车行业都清楚?熏浙江超威2005年被美国福布斯评为“中国潜力100企业”。这些年来,“超威动力”在周明明董事长带领下不断创新,勇于抢占当今绿色能源产业产品的前沿阵地,科技创新之路越走越宽。
“超威集团”的成长历程,当然也是浙商周明明董事长的光荣历史。1999年,年轻的周明明以优异的成绩在杭州师范学院化学系毕业,被分配到位于太湖之滨的家乡长兴县虹溪中学任教。而他父亲却是一位在蓄电池行业从事研发工作数十年的高级工程师。“为什么我们中国的蓄电池行业比不过日本松下呢?”老父亲的这么一句感叹让胸怀大志的周明明毅然辞去教师职务,在长兴创办了浙江超威电源有限公司。
12年的奋斗,周明明从一家仅有8000元启动资金、三间简陋民房和十几名工人的作坊式企业发展到今天,成为年销售额超17亿元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这主要是周明明董事长带领团队不断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结果。
还是企业创立之初,周明明就坚持“自力”与“外援”两手抓的方针,“一手”是全身心投入到实验室与生产车间进行试制工作,每天工作达14个小时之多。另“一手”是跑出去广交朋友,四处上门寻访国内顶尖的知名专家,邀请他们担任企业的技术顾问。正是周明明这种创立事业锲而不舍的精神,对蓄电池产业发展的独到见解,和立志要为民族电池工业水平超越洋品牌的赤诚之心,终于打动了众多的专家们。他向北京、沈阳、哈尔滨、重庆、上海、厦门的着名蓄电池科研部门、电化学专业博导等一批国内顶级专家和教授发出了10多张聘书,获得了一流专家的技术支持。
“超威动力”从创建初就打出与众不同的“借智”牌,聘请知名专家担任技术顾问,催生了第一个产品:电动助力车用蓄电池。随后,实施了“引才生财”策略,短短几年内,就组建了一支一流的科技人才队伍,目前,企业已拥有各类专业人才218名。
加大有效投入是周明明实施科技创新的关键之举。近三年来,该公司相继投入资金三亿元,提高生产装备水平,扩大生产能力,并组建了省级环保型蓄电池技术研发中心作为技术创新的载体,其装备数量、功能及检测水平在全省同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与此同时,建立完善的科研激励机制。对科研人员个人创造发明并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的,按该成果利润的10%提成奖励;对获得政府部门颁发的科技成果奖项,奖金全额发放给成果创造人员,充分调动了科研人员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该公司还与国家蓄电池研究所、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长期、稳定、互利的技术合作关系,通过成果转让、委托开发、联合开发等形式形成了以超威公司为主体,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广泛参与、成果共享的产学研协作机制,并接连不断取得研发成果。
短短几年,“超威动力”应用高新技术制造而成各项性能领先国内同类产品的铁路机车车辆、电动游览车、高尔夫球车、电动叉车、电动汽车等蓄电池产品,相继研发投入生产,企业经营业绩连年翻番。尤其是作为一家民企新秀,还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攻关任务,跻身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常务理事厂、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动车专业委员会会员名单,参与了电动助力车蓄电池行业标准和蓄电池极板行业标准的制定……如今,“超威动力”总资产已达6.17亿元,拥有极板生产基地五个、总装生产基地3个,年产值达17.8亿元,年创利税4亿元,产品覆盖全国29个省市区,并出口欧亚各国,其中电动助力车用蓄电池国内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同行前茅。
周明明演绎了“能人造超威”的奇迹。他说,超威是一家专业制造动力电源产品的企业,创立品牌特色,首先要积蓄人的“动力”,就是要把一流的人才团队和全新的品牌观念作为企业的“原动力”来经营,有了“原动力”再加科学的管理作为“催化剂”,自然就会“裂变”,自然就推动企业进步与发展。
“超威动力”已先后通过了ISO9001:2000、ISO14001:2004、GB/T28001-2001体系认证、CE认证,并且实施了严格的环保措施,还通过了清洁生产方案验收;“超威”先后投入近千万元,建立了自己的“新能源”研究所和工艺测试中心,与更多高校、科研单位建立合作关系,科技创新水平上了新台阶;另外,“超威”在生产、办公自动化、设计智能化、商务电子化等方面的自动化、信息化装备水平和企业的整体形象,亦都有了一个质的提升。
据悉,超威连续4年保持“零库存”的纪录,产品还在生产线上就被预订一空;带着汇票订货还要排队等候几周;财务账面无分文应收款;企业产销税利年均增幅高达136%以上。 “超威电源”从2001年在同行业中率先将纳米材料应用于蓄电池制造,使蓄电池各项性能指标全面超过行业标准,到目前积极实施国际先进的磷酸铁锂电池项目,勇于抢占当今世界绿色能源产业产品的前沿阵地,科技创新之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