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贵金属 » 正文

告别“循环不经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有色金属网       发布日期:2013-08-12   浏览次数:39

核心提示: 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活动的基本目的是效用最大化。对于理性生产者来说,其生产的效用是通过生产要素的组合投入,获得最大的经
 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活动的基本目的是效用最大化。对于理性生产者来说,其生产的效用是通过生产要素的组合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回报;而对于理性消费者来说,其消费活动的原则是通过收入的支出获得最大的消费者效用。如果循环经济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效用下降,即“循环不经济”,那么,循环经济就不会得到发展。

  2005年前,中国循环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资源和废旧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一些领域的资源再生循环利用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例如钢铁产业目前的经济效益主要来自于冶金渣的材料化利用、烟尘粉尘回收利用、余热余压的回收利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废气回收发电等循环经济环节。这些措施保证了在工资成本、能源成本、原材料成本、环境保护成本都成倍增长以后,市场钢材的价格基本稳定甚至下降,为抑制物价上涨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在另一些领域,例如,火力发电厂的脱硫脱硝废旧资源、废旧家用电器和废旧电子产品、废旧轮胎、餐厨垃圾、城市生活垃圾、一些化工生产废旧资源等的回收与再生利用则具有负的效益。中国发展循环经济遇到的基本矛盾就是如何处理这些领域的“循环不经济”问题。为了使“循环不经济”转变为“既循环又经济”,近几年来,中国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不断优化和改善。

  第一,政府和立法机构作通过制度创新,使废旧资源循环利用的相对成本下降。例如,引导和支持企业进行生态设计,使产品报废后进行再制造利用和资源化处理的成本降低;对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进行补贴,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成本的降低;对废旧资源回收和利用企业进行税收减免和财政资助等等。因此,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演变为一种市场经济制度的创新和改良。

  第二,引导产业的空间布局和企业组织模式向着有利于资源循环利用方向演进。在工业生产领域,企业不断向工业园区集聚,促进了生产废弃物回收和运输成本下降,并使废旧资源的数量能够满足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规模经济要求。在产业组织模式上,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通过废旧资源和副产品的循环利用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大量跨企业、跨行业的循环经济联合体。例如,钢铁、火力发电和建材企业通过工业废渣、粉煤灰作为原料生产建材,形成了持续稳定的经济联合体关系。这使工业不仅存在同类企业的规模化集聚,而且因废旧资源循环利用形成了大量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促进中国工业不断转向产业共生模式。

  第三,随着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不断发展,产业循环经济模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高效型转变。在循环经济发展的初期,废旧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水平普遍较低,以能循环为目标,经济效益较差,且存在二次污染的潜在威胁。近两年来,由于市场需求制约,低水平的循环经济产品盈利性变差,企业不断向着再生资源的高值化利用努力。

  第四,对于经济价值相对较高的社会废旧资源,包括废旧金属、废旧塑料等,过去主要以进城农民个体回收,按照不同区域市场资源价格高低自由流动的模式进行回收利用,结果导致大量再生资源流入环境规制弱的地区,以严重的二次污染为代价实现循环利用,违背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初衷。近几年国家下大力气整顿废旧资源市场,实施了城市矿产开发模式,大大提升了废旧资源再生利用的集中度和技术水平,二次污染得到有效抑制。

  第五,在农业领域,形成了种植业、养殖业、有机肥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生物质能利用、节水技术、生物农药制造等技术和产业链综合集成的工农业复合循环经济联合体,带动了农村规模经济发展和农业技术的创新,大大提升了农业效益,促进了农村生活方式城市化的转变。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