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座城市,都是一个宝藏。 全球80%以上可工业化利用的矿产资源已从地下转移到地上,更多的资源以垃圾的形态堆积在城市周边。
“追踪城市生态足迹”系列报道,从资源回收利用出发,勾画出城市消弥生态足迹的路线图,以期唤醒一座座沉睡已久的“城市矿山”。
家住上海火车站附近的李先生日前来到闸北区民立路一家全家便利店。 在店中的“阿拉订”智能终端机里,他发现了新增的一项旧家电回收应用。
李先生好奇地点了一下这个应用,随即显示出了5种可回收电器,有洗衣机、冰箱、空调、电脑、电视。 李先生选择了电器的种类、型号,并输入手机号码。 此时,终端机系统上跳出一行字:公司客服会在24小时内打来电话,商量约定具体上门收货的时间。 李先生兴奋地告诉记者:“仅需一分钟,选择了类别,登记了手机号码后,就能在家等着上门回收服务了,真是太方便了!”
在便利店内建立废旧家电回收终端,是上海扩展电子回收网络的一个新举措。 据悉,上海市正打造覆盖全市的智能交投网络。 目前,上海市金桥再生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已尝试在大卖场、商场内设置物联网智能回收箱。 今后,市民可在家门口轻松找到投放点,借助银行卡信息捆绑的方式,用投放电子废物所得的积分兑现现金。
那么,覆盖全市的上海智能交投网络是如何建立的?上海的电子废弃物回收现状如何?回收渠道有哪些?对电子废弃物的处理又存在哪几种模式?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每年报废大件电器500万台
七成以上大件家电进入正规处置渠道,通过环保处理,电子废弃物中的金属塑料等再生资源回收逾万吨
上海电子产品维修服务协会2009年前的统计数据显示,上海市 70%的居民家中废旧家电,90%的企业边角料,85%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电子废弃物,都流向了回收“游击队”。 为牟暴利,他们随意拆解处置,甚至采用焚烧或化学方法处理,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
在我国,大多数电子废弃物常年沉睡家中,或随意流入非正规渠道,造成严重污染和资源浪费。 记者调查发现,与“后续处理”相比,“合规回收”是最大瓶颈。 从国外引进先进处理设备,并非难事,但由于回收量不足,导致国内有资质的企业在处置阶段束手束脚,不敢投入资金,陷入恶性循环。
为此,上海市着力引导电子废物有序进入正规回收处理渠道,先后将电子废物回收体系建设列入上海市政府实事工程、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以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的重点项目和工作。 并配合商务、绿化市容部门,积极搭建金桥再生资源平台“阿拉环保”等专业回收模式,推动回收企业和处理企业对接。 “鼓励电子废物处理企业参与循环经济试点,也是我们正在推进的一个方面。 ”上海市环保局有关人士说。
据上海市环保局局长张全介绍,经过近年来上海市对电子废弃物回收的引导,回收到的废弃电子产品数量非常可观,目前上海每年报废的大件电器约500万台。 70%~80%以上可进入正规处置渠道。 在实施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期间,全市共回收处理“四机一脑”废旧家电885万台,在全国仅次于江苏省,年均回收量350万台以上,比政策实施前增长30倍以上。 电子废物环保处理企业从原先的“吃不饱”到加班加点拆解电子废物。 通过环保处理,电子废物中的金属塑料等再生资源回收逾万吨,其中塑料、铁、铜、铝的增幅均翻倍,电子废物回收处理体系已初步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