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机、电冰箱、空调、洗衣机……这些统称为“电子垃圾”的废弃品,据统计,株洲每年有20余万台(件)产生。
今年以前,这支“垃圾大军”多被随意拆解,或当成废品贱卖,不仅利用价值低,且环境污染严重。如今,随着一家环保回收企业的到来,它们有望变身为“城市矿产”了。
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8月12日,天元区某废置宾馆内的数百件电子废弃物需要回收,竟引来了11家回收公司参与“竞标”。
而这种电子废弃物回收公司,株洲至少有50家。参与竞标的株洲全达回收公司负责人彭星告诉记者,“一个回收公司平均每天回收60余台,一个月最多上千台。”
而走街串巷、单兵作战的回收游击队更是成百上千。这些公司、游击队,将回收来的电视机、电脑、冰箱、空调等分类拆解后,以重量计价售卖,大部分销往“电子垃圾第一镇”——广东贵屿。
据了解,在贵屿,电子拆解作坊林立,但拆解方法却极为原始:先徒手拆分出铁、铜、塑料和电路板,再用硫酸洗出金子,用炭炉熔化铜,把塑料切成丸状,卖出去再利用。这种粗放型的处理工艺,让贵屿饱受污染之苦,造成了区域癌症高发、孕妇流产率是别处的6倍。
“株洲的某些小作坊,也在重蹈覆辙。”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回收户告诉记者,“他们通过露天焚烧、强酸浸泡等方法,提炼贵金属,而含汞、铅等有害物质的部分,就随生活垃圾一起被丢弃。”
“矿产时代”的到来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去年底,凯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落户株洲高新区,今年正式投产。彭星和他的很多同行,都会把电子废弃品主动送到这里,“‘凯天环保’是目前株洲唯一一家享有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补贴的拆解回收企业,拆解处理技术成熟,给出的收购价格也合理。”
8月8日,记者来到这家企业,在其废弃电视机拆解处理车间,上万台报废的电视机,搭乘升降装置进入无害拆解处理生产线。仅3分钟,一台21寸的彩色电视机,先后变出线圈、玻璃、铁、塑料、线路板5种“宝贝”,开始了它们的“重生之旅”。
该企业销售经理王硕告诉记者,他们会将废弃物拆解至最小单位,按照金、银、铜铁、塑料、玻璃、线路板等进行归类,然后进行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他举例说,“被拆解的废塑料经清洗、粉碎,可加工成花盆、塑料水管等。”
“我们严格按环保部的规范拆解利用,基本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王硕说。
像这样无害的生产线,目前“凯天环保”共有4条,年拆解处理能力达120万台(套),可回收精铜粉1200吨、废钢铁2400吨、废塑料6000吨、废铝合金500 吨、玻璃渣8000吨等,综合利用率可达70%以上。
靠补贴生存的“正规军”
可株洲这个唯一的“城市矿产加工车间”,至今靠国家补贴生存。
以一台废旧的21英寸CRT电视机为例,收购价约为80元或更高,平均每台拆解成本约20元,拆解后废旧品可卖约50元,如果不能获得国家85元/台的补贴,则拆一台要亏50元左右。
《国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对处理企业,按照实际完成拆解处理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数量给予定额补贴。其中:电视机85元/台、电冰箱80元/台、洗衣机35元/台、房间空调器35元/台、微型计算机85元/台。
去年,随着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的结束,“凯天环保”的拆解数量明显下降,且越往后,这种情势将越严重。
“我们认定环保产业是朝阳产业,可朝阳产业的起步期、上升期,需要得到全社会的支持。”王硕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