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初,LME铝库存高达520万吨。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相当于2012年全球4500万吨铝产量的11.6%或1.39个月的产量。目前LME铝仓储费基本上为45—48美分/天,但以前的价格要低一些,约30—40美分/天。以40美分/天计算,500万吨铝每天的库存费用为200万美元,每月为6000万美元,每年为7.2亿美元。是什么人支付这笔庞大的费用呢?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回顾伦铝库存形成的历史,其形成主要是在2008年次贷危机后一年左右的时间,近两年缓慢增加。2008年次贷危机之前,伦铝库存保持在100万吨以下的水平。次贷危机爆发后,伦铝价格由之前的2500—3000美元/吨快速下跌到2008年年底的1278美元/吨,然后逐渐反弹。在这个过程中,伦铝库存一直在增加。到2009年8月,伦铝价格反弹到1900美元左右时,库存达到阶段高点462.5万吨。2009年之后,伦铝价格涨涨跌跌,库存也增增减减,整体表现为振荡增加。最高库存出现在去年年底,达到524万吨。
我们来分析伦铝库存的成本。在2008年次贷危机前,伦铝期货价格走高并高位振荡,伦铝库存成本高达2500美元/吨。但是在次贷危机中,随着价格的下跌和库存的积累,库存成本也降到1850美元/吨。2009年后增加的铝库存成本在2000—2500美元/吨。计算下来,截至6月初,总库存成本在2017美元/吨左右。
我们可以把LME铝库存形成过程以2009年8月为界分为两个大的阶段。从2008年次贷危机发生至2009年8月,LME铝库存从100万吨增加到460万吨。应该说这一段时间铝库存的增加主要是铝企业在遇到销售困难、铝价大幅下跌后,不得不将铝贮存起来待价而沽。同时铝企业为了筹集资金而将贮存的铝做了抵押向银行申请融资,这样的铝库存一般有锁定期,这可能是融资铝这一称呼的最初来源。
第二个阶段自2009年8月起持续至今。这时的情况有些变化,铝价格已经不再像之前那样低,销售形势也有所好转,铝企业大规模贮存铝的意愿有所降低。不过,供过于求的形势没有根本改变,这使得LME现货合约较远月合约有较大的贴水,期货市场上以融资来的钱做铝期现套利成为有利可图的事。交易商一般从银行融来资金,在LME市场上买入现货铝,并在LME上卖出远期期货,然后持有现货至交割。这种操作最多时能形成10%以上的年收益,目前也应有5%—7%的年收益。这种融资期现套利的操作成为后期锁定铝库存的主要力量。
LME低基准价与现货市场高溢价
在过去几年时间里,LME铝价受到沉重的压力而一步步走低。2011年5月,铝价最高时曾上涨至2800美元/吨,但是随后不断走低,至2012年7月最低已接近1800美元/吨。这之后的振荡区间维持在1800—2200美元/吨,而且大多数时候偏低。专家们估计全球有大约70%铝生产商其生产成本为每吨1900美元,其余30%高于此线。这就意味着如果按LME价格进行销售,很多交易商在大部分时间处于亏损状态。LME铝价被视为国际铝市场基准价格,那么这个基准价实在是太低了。
不过与此共存的是国际市场上现货铝一直处于高升水状态。一季度日本的买家同意以每吨248—249美元的价格支付现货升水。欧洲完税铝升水在年初每吨超过300美元后,一直处于每吨270—290美元之间。美国中西部现货铝升水为每磅0.115—0.120美元。中国上海保税区铝现货升水近期在220—250美元/吨。实际上高现货溢价的现象已经存在一年多时间。2010年、2011年国际市场铝现货溢价多在100—130美元/吨,但2012年第二季度起溢价开始提高。以日本港口CIF现货铝溢价为例,2012年一季度为溢价113美元/吨,二季度上涨至170美元/吨,三季度之后则上涨至240美元/吨以上。
现货高溢价对铝终端用户的利益形成损害,这些用户包括通用汽车、可口可乐等大量消费铝的国际大公司。他们不得不按照高溢价买入铝,而不能按照LME基准价买入。但是因为这些企业在测算生产成本时往往以LME基准价加正常的少许升水作为标准,高溢价使其形成了额外的亏损。
现货高溢价对那些与经销商签订长期合同的铝生产企业也造成了损失。一般而言,这样的销售合同是以LME基准价加上一个小量的升贴水作为合同价格,这样低基准价将使这些铝生产商销售铝的价格偏低,而经销商则获得了最大的利润。以俄铝为例,其有40%以上的产品通过嘉能可销售,嘉能可在伦敦金属交易所基准价格的基础上提供给俄铝稳定的溢价,同时嘉能可有权利以更高的价格二次销售。2012年俄铝与嘉能可签订了一项长达7年的长期销售合同,数量达1450万吨,这将使俄铝因不能按现货价销售而遭受很大损失。
高库存高溢价的原因
应该说高库存的形成最初缘于铝生产企业在次贷危机后的铝融资行为,但是后期铝高库存继续存在并不断拔高,则主要得益于融资期现套利交易的盛行和大金融机构对仓储的控制。
铝融资期现套利交易的方法比较简单。前面已经说过交易商一般从银行融来资金,在市场上买入现货铝,并在LME上卖出远期期货,价格由6月25日的6602美元/吨的低点拉涨至7月3日的6994美元/吨,涨幅达到6%。这种期货和现货同时盈利的局面为嘉能可等机构贡献了巨大的利润。
仓库之间的“空转”
仓库空转对于机构投资者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投资或套利手法。LME的仓库覆盖了主要的发达经济体,仓库与仓库之间的货物运转非常普遍。由于地域以及消费覆盖不同,各地的库存升贴水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当前LME欧洲和美洲等地的仓库变化较小,仓库出库和入库较为正常,贸易商从当地拿货支付的到岸升水并不高,在2013年6月份,位于比利时的安特卫普仓库的铜到岸升水仅为120—130美元/吨。同期,存放在LME亚洲仓库的到岸升水普遍报150—190美元/吨,特别是贸易商去马来西亚的柔佛仓库拿货,还需要排队等上100天以上的时间。当两地之间的到岸升水价差足以覆盖运输以及相关提货费用之时,贸易商便可以把铜从LME欧洲仓库运转到LME亚洲仓库以赚取中间的稳定利润。总体的铜库存数量并未减少,不涉及到LME总体库存的变动,我们习惯称之为库存的“空转”。
同样,利用不同仓库的紧张程度,冶炼厂和持货商也会进行库存的空转。不同仓库的出租费用不同,对于不急于出货或者是打算选择交割的持货商而言,选择一个仓储费用较低仓库会省下一笔费用。
对于库存的空转,目前还有很多演变的方式。对于大投行而言,他们可能同时在LME亚洲和欧洲仓库拥有一批货物,比如通过注销和注册仓单的方式来造成现货的紧张或者宽松情况,这会给铜价带来波动,配合着相应的机构持仓,从而获得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