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头条关注 » 正文

2013中国经济发展方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有色金属网       发布日期:2013-09-05   浏览次数:32

核心提示: 中国“两会”引起了全球关注。然而,人们可能更关注“两会”之后的中国经济走势。从新一届政府领导人及其未来施政方针看,笔者相信中国经济能够继续平稳较快发展。

       首先,“两会”确认了中共“十八大”提出的政府主要领导候选人的合法地位,为未来10年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必要保证。新一届政府领导人具有全球视野和强烈的改革意识,他们致力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心很大。改革千头万绪,但归结为一点,就是要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两会”通过的政府“大部制”机构改革方案看,人们看到了正确方向和希望,同时改革路径和措施也是积极稳妥的,不会对现实经济平稳发展造成较大冲击。
  其次,近期中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在政府实施各项“稳增长”政策作用下,2012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成功实现了止跌企稳,并于第四季度回升向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2.6%。2013年前两个月,中国经济延续去年底的回升势头。1至2月,进出口贸易总额6090.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4.2%;中央银行货币投放也较为积极,前两个月广义货币M2供给增速分别为15.9%和15.2%;与此同时,CPI同比上涨了2.0%和3.2%,仍然在可接受范围内。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自去年10月份以来一直处在50%荣枯分界线以上。预期全年GDP增长8.1%,CPI上涨3.5%。
  应该注意到,“两会”以后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发展具有诸多积极因素。中央政府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将为经济平稳发展提供支持。投资仍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新一届地方政府领导人在加快“城镇化”建设旗号下,增加基础设施投资不会有大的问题。消费将保持缓慢增长,出口形势受到美国和欧洲经济温和复苏影响可能略好于去年。而且,随着新一届政府实施进一步的改革措施,体制改革和创新红利将逐步释放出来,这将弥补人口红利逐渐减弱的不足。特别是,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将会提高。未来10年,中国将处于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阶段,不仅会给中国人民带来更多的福祉,也会给外部经济合作伙伴发展带来发展机遇。
  但是,对中国经济平稳发展中的一些不利因素也要予以关注。《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CPI目标设置为3.5%,从近期物价走势看,实现这一政策目标可能有一定难度。2月份,中国CPI同比上涨了3.2%,这是自去年6月份以来CPI再次上破3%的温和通货膨胀警戒线。去年12月CPI环比上涨0.8%,今年1月和2月延续上涨势头,CPI环比分别上涨1.0%和1.1%,表明近期里物价出现了快速走高苗头。而且,1月和2月,中央银行货币供应较为宽松,商业银行新增人民币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都比较多,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稳健政策”轨道。
  更需密切关注的是,推高物价上涨的中长期因素也已显现:一是2月上旬国际油价上涨与2月下旬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直接带来车用燃料价格上涨,从而间接通过消费品价格上涨反映;二是房地产市场回暖与“国五条”出台致使房屋租金上涨;三是以原油、天然气为代表的资源品价格改革整装待发;四是物流成本长期居高不下,使得食品类消费价格涨幅较高;五是工资成本有继续上涨的要求。因此,中国CPI将要承受中长期上行压力。从全年趋势看,上半年通胀水平可能不会有大的问题,但是考虑到去年CPI整体表现为“前高后低”,下半年CPI可能在基数效应下一路走高。
  政府换届之后,新一届地方政府可能有追求GDP增速和投融资的冲动,特别是新一轮“城镇化”建设浪潮方兴未艾,预计2季度以后资金需求将逐渐增强。另外,外部环境也不容忽视。目前主要发达经济体普遍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国际资本流动和汇率波动将会加剧。最近3个月,外贸形势出现好转,中央银行外汇占款将进一步增加,这些都对今年货币政策能否守得住“稳健”基调提出了挑战。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