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我国钨的资源量、产业规模、消费水平和外贸规模均居世界首位,对全球钨市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虽然我国钨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但我们不是钨业强国,产品附加值低、循环利用程度不足、资源消耗速度快及部分管理政策不完善等问题日益影响着我国钨业的做强做优,阻碍着产业整体的转型升级。 同时,作为一种受出口配额管制的商品,如何完善外贸管制制度、提高产品结构、强化产业的优势,促进整个钨业的外贸转型和产业升级,是未来亟需探讨的问题。
一笔尴尬的交易
1.我国钨资源和产业概况
钨是银灰色金属,具有熔点高、硬度大、超耐热性、超强的高温机械性能,是国民经济和现代国防不可替代的基础材料和战略资源。 钨及其制品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用钨制造的硬质合金具有超高硬度和优异的耐磨性,用于制造各种切削工具、刀具、钻具和耐磨零部件,被誉为“工业的牙齿”。 钨丝是照明、电子等行业的关键材料。 在上述应用领域,目前尚未发现钨的直接替代品。
2011年全球钨资源储量为310万吨,中国为190万吨,占世界总储量的61.3%。 我国钨矿以白钨矿为主,白钨矿查明资源储量占68.54%;黑钨矿查明资源储量占22.20%;黑白混合钨矿查明资源储量占9.26%。 白钨矿中有80%以上地质品位小于0.4%,且组份复杂,共伴生的白钨矿床占全部白钨矿床的70%。
2011年我国钨精矿产量6.28万吨(折合钨金属,下同)、选矿能力7.5万吨/年。 自1907年在江西大余发现钨矿至今,中国钨矿开采已有100多年历史。 另据统计,2011年中国钨消费量为3.3万吨,就全世界范围来看钨消耗量最大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是中国、欧洲、北美和日本等,中国钨品消费占全球总量约37%,欧洲占27%,美国15%,日本11%。
钨产业链条较长,主要包括勘探、开采、选矿、冶炼、精深加工等,下游行业范围较广,主要包括航天、军工、装备制造、机械加工、冶金矿山和电子通讯行业等。 钨行业价值链分布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特点,上游钨矿采选和下游高端硬质合金(特别是高精度、高性能刀具)的利润水平较高,中间环节的冶炼、制粉、中低档硬质合金(钨粉、碳化钨)利润相对较低,但呈阶梯状价值增值。
2. 2012年钨出口市场情况
出口商品附加值低,高端产品仍旧依赖国外
据海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出口的钨品中低附加值的钨酸及其盐类、仲、偏钨酸铵和三氧化钨及蓝色氧化钨占比达到87.2%,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稍高的钨粉及其制品占比不足13%。 另据估计,近两年我国年均出口钨产品约3万吨,钨粉及碳化钨和钨材仅占26%。 高端的硬质合金和高性能刀具仍有80%以上依赖进口,出口数量微乎其微。
初级产品市场新兴经济体活跃,中高端产品市场传统强国占据
钨品市场历来由欧、美、日、韩等国控制,但近年来新兴经济体在初级产品市场逐步活跃。 2012年,土耳其成为我国钨酸及其盐类的出口第一大国。 在中高端钨产品市场上,欧、美、日、韩一直占据着主要出口份额,而拥有数家钨业知名企业的以色列出口市场萎缩比较明显,出口量退出前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