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江苏飞达集团董事长朱国平,在全国“两会”期间提出《关于强化废弃汽车、家电中“钢铁”循环利用》的建议,立即得到了国家工信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家工信部在答复中明确表示“十二五”期间,工信部将积极支持、全面推进废钢铁回收与综合利用。
2012年,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绿色发展”、“美丽中国”写进报告,更加坚定了朱国平董事长携手央企中冶东方,共同打造废钢回收、低耗熔炼“大型铸锻件项目”的信心和决心。
近期,在扬子江畔,江苏丹阳的飞达工业园内,斥资18亿元的中冶东方江苏重工一期工程已经全面投产,在这片占地16平方公里的园区内,汇聚着中国民营企业对于后工业时代钢铁工业“变废为宝”、“循环再造”大胆想象与努力实践。
飞达工业园区内的巨大室外废钢料场,堆积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种废钢铁,这些废钢铁,大多从水路运到距离厂区仅1公里远的长江港飞达码头,该码头能同时停靠两个5000吨级货轮,年吞吐量为160万吨,通过能力为每年200万吨。
目前,中冶东方江苏重工一期工程每天可消耗掉废钢铁5000吨,这些废钢铁主要来源于报废汽车、冰箱等,按23个等级分类,严格排除含硫磷超标、重金属超标以及有放射性的废料流入料场,进入回炉流程,经过筛选、分类后的废钢铁,通过庞大的电磁吸盘,一次可将30吨废钢送入世界上最先进的意大利“康斯迪”连续加料系统,然后不断地流进有着“亚洲第一炉”之称的特大型电弧炉。
与传统转炉炼钢相比,此项目电炉流程总能耗仅为长流程的50%。在人工方面,由于技术领先,项目只需用工290人,仅为传统炼钢所需人数的十分之一。比传统炼钢更经济与高效的同时,此电炉生产线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条装备有消除二噁英致癌物质装置的电炉炉型,使二噁英气体减排达到国际水平,粉尘、温室气体等排放控制上也比传统炼钢项目减少10倍以上,真正做到节能减排。
“亚洲第一炉”内的冶炼过程仅需53分众,之后开始倾炉出钢,倒入钢包,运往精炼区,通过操作室的电脑实时远程监控,对钢水进行成分精调与温度调整,优化钢水升温曲线,为后续连铸多炉连浇提供温度保障。进入最关键的铸轧流程,世界领先的铸轧生产线通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液芯铸轧技术控制系统,在线板坯可实现厚度无级调节。和常规冷坯加热铸轧技术相比,液芯压下技术可实现液芯热芯轧制,改变板坯内部结构,从源头消除产品缺陷,大大提高板坯性能和经济性,更能满足市场多元化“定制需求”。刚下线的板坯,要运往两公里外的飞达重工2.5米和2.8米的生产线进行再次加热并反复轧制,直到成为中厚板。由于该技术可以做到部分以坯代板,即在保证性能水平的情况下,实现厚度控制,使板坯作为板材成品销售,在出口贸易中,还可享受退税优惠。
飞达集团将凭借领先全球的技术装备,使用中冶东方江苏重工生产的连铸坯轧制的厚板在确保其产品性能的前提下,可达到全世界同类产品的厚度之最,高达100毫米以上,可广泛用于汽车制造、核电、军工、大型装备制造等领域,使国内钢铁业生产达到国际领先标准甚至超越国际领先标准。
2012年,江苏省委一位主要领导莅临项目现场考察,称赞该项目是技术改造的典范,是节能环保的典范,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典范。中冶东方江苏重工将借力央企,科技发力,持续创新。中冶东方江苏重工作为中冶东方新材料科研成果中试基地,力争五年内,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在将来的三期建设全部完成后,总投资将达49亿元,年产能突破1000万吨,总产值可达500亿元,总利税30亿元。
企业还在积极规划建设以回收利用汽车废钢为主的“城市矿山”循环经济产业园。在保证中冶东方江苏重工生产的同时,依托丹阳市扬子江循环经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充分发挥废钢进口许可证优势,和城市矿产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废钢贸易,建立起集采购、分选、加工与销售为一体的经营模式。
丹阳市委常委、后巷镇党委书记林丹如介绍说飞达集团利用“城市矿山”资源发展循环经济,既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又与我镇的产业基础相衔接,因此具有较强的生命力。目前我镇的一些规模企业之间已经形成了废弃物相互利用的一种“微循环”。林书记表示未来要加强企业之间的关联程度,将这种“微循环”做成一个大循环,让所有废弃物得到全过程无害化的处理、运用,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最终以高附加值产品的方式走向市场,进入到整个社会的大循环系统之中。
回收利用,变废为宝,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当代中国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全新共识。飞达集团积极投入建设中冶东方江苏重工工程,全面为钢铁业资源回收,节能生产开创一个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