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福州市中院了解到,今年以来,银行诉钢贸企业案剧增。年初以来,该院共受理银行起诉涉及钢贸企业的案件51件,是去年同期的7倍;涉案标的5.12亿元,是去年同期的4.35倍。
此类案件激增的原因,一是钢材价格持续下跌,造成企业亏损;二是企业相互联保,一家欠债,多家成被告,引发连锁反应。
中小银行被欠最多
去年,福州一家涉及钢贸业务的贸易公司向福州某银行贷款1350万元,如今贷款还不上,几个担保人也被卷进来,其中1人还将位于台江区的12套店面及房屋作抵押。
后来,银行向贸易公司催债,贸易公司没还上,就将该公司及3名担保人告上法庭。近日,福州中院一审判该公司偿还银行贷款本金及利息,3名担保人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抵押的12套店面及房屋折价或拍卖,银行有优先受偿权。
昨日记者从福州市中院了解到,该案并非个案。
此类案件中,大多数借款企业实际控制人来自宁德的福安、周宁、福鼎。涉及的原告达10多家银行,其中被钢贸企业欠款最多的是中小型股份制银行。福州一家银行,今年在福州中院的诉讼标的额达1个亿。
企业联保加剧行业危机
闽东一名钢贸商说,当初,为了从银行贷更多的钱,闽东一带的钢贸商搞“企业联保”——相互为各自企业的债务作担保。后来,有的人干脆在福州注册多家贸易公司,其中大多是空壳公司,通过“虚增注册资本金”,加上企业联保,向银行贷更多钱去填债务。这名钢贸商称,他认识一个做钢贸的,在福州注册了五六家公司搞“联保贷款”。
福州中院称,钢材价格下跌导致钢贸企业出现亏损只是此类诉案增加的一个原因。多家企业联保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往往一家企业亏损还不起钱,要连带几家联保的企业,很快将危机传到了整个行业。
如今,钢贸业的危机不仅体现在资金链上,更严重的是信用危机。据一些银行的工作人员透露,现在做钢贸的人欠钱跑路的太多了,谁敢贷款给他们,连信用卡都不敢给这些人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