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金融危机的蔓延虽然已对各国经济造成了影响,但本轮矿业经济周期并未结束。目前国内外矿产市场只是在繁荣的矿业经济周期中出现一定幅度的回调,突出表现为国际矿产市场呈现“疲软”状态,国内矿业市场继续“降温”。专家建议——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勘查资金投入的增加、找矿方法的创新及技术的突破,全球不断有新的重大找矿发现,全球重要矿产资源储量总体呈现增长态势,展示出巨大的资源潜力,持续支撑了本轮矿业经济周期的繁荣。当前,金融危机的漫延虽然已对各国都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影响,但是本轮矿业经济周期并未结束。
“三速分化”
国际矿业市场疲软
2013年上半年,美国随着更大幅度财政紧缩政策的不利影响,阻碍其经济复苏步伐;欧盟需求疲软,经济衰退程度加剧;新兴经济体需求减弱,经济增速下滑。全球“三速分化”的经济格局,导致国际矿产市场处于疲软状态。
全球基本金属供应过剩,产品库存高位运行
全球经济下滑影响了基本金属的需求。过去10年“超级周期”矿产品价格的飙升带动了勘查投入大幅增加,基本金属矿山大幅扩能扩产,产能不断释放,供应出现过剩。据世界金属统计局资料,1~5月全球铜供应过剩26.49万吨、铝过剩38.75万吨、锌过剩7.42万吨、锡过剩4200吨、镍过剩5.83万吨。受扩能扩产及需求受限等因素影响,当前基本金属库存已处于较高水准。伦敦金属交易所数据表明,7月末全球库存铜61.9万吨、库存铝548万吨、库存铅20万吨、库存锌106万吨、库存镍20万吨。从月末绝对库存量来看,去库存化的任务非常艰巨。
大宗矿产品价格虽有反弹,但仍属于箱体震荡
2012年,铁矿石、铜、铝等大宗矿产品价格走势以做箱体振荡为主。2013年,经济复苏信号虽然对矿产品价格上行产生支撑,但是随着产能增加和库存压力加大,第二季度矿产品价格继续疲软;进入第三季度,大宗矿产品价格有反弹的趋势,但是仍没有突破前期箱体的顶部。与7月初相比,8月中旬的铜、镍等产品价格约上涨了5%,但是与历史高位相比,仍下跌了30%左右。由于主要消费国经济呈现走软趋势,基本金属价格虽然出现反弹,但是动力仍然不足;特别是铜、铝、铅、锌等资源供应过剩,库存高位运行,对打压市场价格构成压力。
矿业资本缩水,矿企融资困难
伴随矿产品价格反弹,进入第三季度,HSBC矿业指数也有一定的上涨,但是与年初相比,8月中旬HSBC矿业指数仍下跌了约25%;与2008年金融危机前相比,下跌了近50%。矿业资本市场的萎缩,导致矿企融资出现困难。根据Intierra RMG公司统计,2013年第二季度,全球矿业上市公司融资额不足22.8亿美元,比2012年第四季度减少62.7%。
投资增速放缓
国内市场“降温”
受国际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不仅难以独善其身,而且系列因素交织导致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并传导到矿产资源市场。当前,虽然我国主要矿产品生产与进口规模继续扩张,但是投资增速放缓,特别是非油气领域的投资及价格疲软等问题没有解决,导致国内矿业市场继续“降温”。
主要矿产品生产规模继续扩张,进口量继续增长
上半年,市场对中国经济强复苏的预期热情减退,导致主要矿产品生产增速受到影响。1~7月,全国发电量2922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原煤产量21.3亿吨,同比减少3.5%;原油产量1.21亿吨,同比增长3.9%;铁矿原矿产量7.73亿吨,同比增长6.9%;精铜产量323万吨,同比增长12.84%;铜精矿产量212万吨,同比增长15.94%;电解铝产量1058万吨,同比增长7.94%;氧化铝产量2138万吨,同比增长10%;铅精矿产量165万吨,同比增长17.2%;锌精矿产量249万吨,同比增长8.46%。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推进,大宗矿产资源需求继续扩张;受需求拉动,国内产量虽然也在扩张,但是产量增长赶不上需求扩张的速度,致使主要矿产品进口量依旧继续增长。1~7月,全国进口原油16418万吨,同比增长1.4%;进口成品油2485万吨,同比增长6.6%;进口铁矿砂4.57亿吨,同比增长8.0%;进口氧化铝188万吨,同比减少35.7%。煤炭因受运输瓶颈的制约,进口量继续扩张;1~7月,全国进口煤炭1.87亿吨,同比增长13.97%。
矿业投资虽继续增长,但呈现趋冷迹象
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对矿业投资影响冲击较大,使得投资更趋于谨慎。1~7月,全国采矿业投资6868亿元,同比增长9.8%,远低于同期全国固定资产投资20.1%的增速。其中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投资885亿元,同比增长9.2%,也低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平均水平。
前几年矿业投资的高回报率,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金进入有色金属矿业。一批新建有色金属矿山在近几年陆续投产,老矿山也借助本轮金属行情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推动了有色金属矿业投资额的大幅增长。近两年,有色金属市场表现低迷,金属价格走势疲软,使得矿山投资的热情出现了回落。尤其是今年以来,矿业投资表现一般,投资逐月下降,其中4月和5月连续出现负增长,趋冷迹象显现。
矿产品价格下跌,反弹乏力
国内外矿产品价格基本形成了联动机制。受全球经济复苏增长乏力、美元走势以及中国需求放缓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国内矿产品价格虽然近期也出现了反弹,但是与年初相比较,仍然有较大的回落。与年初价格相比,今年7月底,铜价下跌15.1%,铝价下跌5.2%,铅价下跌7.56%,锌价下跌3.6%,镍价下跌24.4%。
稀贵金属矿产苦乐不均
新材料矿产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其未来需求难以估量。我国新材料矿产中,除稀土、钨等资源具有优势外,钴、铂、钯、钽等不仅资源匮乏,而且品位低,伴生矿多,难以开发利用,国内产量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基本上依靠进口解决消费问题。铟、锗等共(伴)生资源虽然也很丰富,但是国内深加工产品生产存在技术瓶颈,直接消费不足,初级产品对外流失问题突出;钛、锂等资源品质较差,开发利用难度大,致使原料供应不足,50%以上依赖进口。
多因素影响
“走出去”困难重重
随着世界经济结构改变,并受全球产业结构的空间调整、资源市场垄断加剧、金融资本强势介入、欠发达国家陆续崛起对资源的角逐以及局部地区动荡等因素影响,国际矿产市场振荡加剧,中国资源不仅面临经济安全挑战,而且存在多重风险约束,主要表现在4方面:一是全球资源垄断格局加剧。上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浪潮已经波及各个领域,发达国家率先通过矿业并购等资本运作模式,迅速地造就了一批生产经营性跨国矿业公司,产业集中度急剧提升,对市场的控制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垄断特征非常明显。二是国外掌握大宗矿产品定价话语权。金融资本强势介入资源市场,并与跨国矿业公司交织在一起,操控矿产品交易规则,使得部分矿产品正在不断背离供求决定价格的轨道。中国作为全球资源的最大买家,被动地承受着国外巨大资源成本的转嫁,使得获取境外资源成本攀升。有研究成果表明,剔除正常价格上涨幅度,本世纪以来,中国进口铁、铜、铝资源累计经济损失已超4000亿美元。三是地缘政治博弈与运输通道安全等问题增加了中国获取境外资源的不确定性。当前,我国利用境外资源不仅受到局部战争颠覆、运输港口不稳、跨国公司排挤、定价机制绑架、资源国毁约及矿业政策调整等风险影响,而且还受到地缘政治博弈、运输通道安全,以及资源民族主义抬头等问题的干扰,特别是美国高调重返亚太地区、战略东移,并联合周边国家干扰我国东部沿海和东南亚地区境外资源运输通道,直接对我国资源的境外供应构成挑战。四是发展中国家的资源竞争。未来20~30年,中国、印度和东盟地区国家仍是全球资源需求的最大拉动者,但是印度、东盟地区国家的能源、铜等大宗矿产资源也相对短缺,这些国家资源的巨大需求势必对我国构成巨大的需求竞争。
规避资源风险
抓机遇再前行
矿产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全局性、根本性与战略性的地位,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大计,关乎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针对当前国际矿产市场“疲软”及国内继续“降温”的状况,并综合考虑利用境外资源难度和经济风险等方面的因素,建议当前抓住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产业分工重组与资源供需格局调整的机遇,积极参与新兴经济体工业化进程和全球资源治理,加强矿产资源领域的国际合作,并做好国内资源储备工作,积极规避资源风险。
推动资源领域国际合作,有效防范境外投资风险
当前,境外矿业公司市值缩水严重,一些企业融资出现困难,经营项目被迫搁置或推迟,这对实施境外矿产并购和资产并购或许是一个较好的机会。建议借助国外并购经验,并根据当前境外投资的风险及其风险发展的趋势,尽快成立境外投资尽职调查中心,负责境外矿业项目尽职调查,努力降低项目风险。与此同时,加强资源领域的国际合作,构建我国矿产资源国际合作机制,与外交使馆配合建立“走出去”行业协会协调制度,落实相关政策措施,保障“走出去”有序进行,争取通过更多资源的新发现及构建国际合作机制,努力拓展境外资源保障空间。
参与全球资源市场治理及非洲等地资源开发
加强与各国的沟通与合作,推进全球金融秩序改革,通过对发达国家期货交易所参股或并购,参与规则制定,发展避险工具,共同应对国际货币体系、过度投机、垄断经营等对资源市场的影响,维护国际资源市场及价格的稳定,提高规避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积极开展资源外交,建议以大型企业为主体,参与非洲、南美等资源丰富国家的开发合作,构建起多元、分散、可持续的资源供应新格局。
推进战略资源储备体系建设
针对大宗资源产品市场价格疲软之机,建议尽快推进重要战略资源储备体系建设,加强石油、铜等大宗矿产品的储备;与此同时,加强新材料矿产,特别是战略性金属资源产品的储备工作。针对钨、稀土等产能过剩的传统优势矿产,建议根据资源与产业的空间布局状况及供需中的矛盾,借助市场疲软之际,加快在产矿山资源资产的清算工作,尽快通过收储的途径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此外,中国矿产资源管理,必须着力解决资源瓶颈约束,着力提高矿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我国平稳跨越资源需求高峰。针对当前国内矿产资源市场“降温”与投资趋冷迹象,建议关注勘查市场的投资变化,要营造投资氛围,动员社会力量,确保勘查投入不降低,保障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稳健推进。与此同时,针对矿产品价格下跌,建议跟踪监测市场变化对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的冲击影响,跟踪监测矿山利润萎缩对绿色矿山、和谐矿区建设及资源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影响,要采取相应的应对预案,努力确保资源市场平稳度过金融风暴洗涤的冲击,进而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和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