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听起来似乎难以和铜联系起来,但事实上在这方面,铜有一项非常独特的功能。”在11月21日举行的国际铜业协会媒体邀请会上,协会全球高级副总裁StevenKukoda对铜网铜箱在水产养殖方面的应用做了详细的阐述,并预期在不久的未来,这一新兴科技将大有可为。
近年以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对于食物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尤其是鱼类等高蛋白食物。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预测,至2030年,全球对水产鱼类食品的需求将在现有的基础上翻番,而这很大程度上将通过水产养殖的方式去实现。
另据中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已经达到5906万吨,同比增幅为5.4%。其中,水产养殖产量就达4305万吨,增幅7%。
StevenKukoda认为,尽管水产鱼类需求高企,但目前全球水产养殖业的景气度却并不高,问题就在于水产养殖的材料上。渔网围栏多使用合成材料,入水时间长将滋生微生物,附着在渔网上,这就意味着通过网中孔隙流动的水流也将变缓,而清除这一聚积物将需要潜水员潜入水中。
“这种清除方法破坏性很大,10%的水产鱼类会因此受惊吓而死亡。”StevenKukoda称。“不仅如此,聚积的微生物对鱼类生存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使得渔民不得不倒入大量抗生素,而这些受抗生素污染的鱼类最后又上了人们的餐桌,同时,合成材料制成的渔网也难以抵御大型掠食性鱼类的入侵,寿命一般仅在数月。”
正是基于这样的情况,StevenKukoda认为,随着铜合金渔网渔箱的推广,水产养殖业必然大大受益。
“铜金属的天然抑菌性将令其不受聚积微生物的影响,这样就意味着渔民不用做清除工作,也不用去撒抗生素,保证了鱼类洁净、健康的养殖环境。铜金属的坚固性也使渔网免遭掠食性鱼类的破坏,即便自然环境恶劣,遭遇狂风暴雨,铜网铜箱也很难被损坏。”
StevenKukoda表示,铜网铜箱的使用为鱼类生存环境提供了一定保障,对水产养殖业形成利好,可以说,这是一个在铜消费方面极具潜力的市场。
以浙江省大陈岛项目举例,StevenKukoda表示,岛上的铜制渔网项目乃全球首创,围网总周长达到350米,用铜量达15吨。在数月前台风侵袭之际,当地其它尼龙渔网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而铜网则强有力地扛住了台风的袭击。
“从目前水产公司回馈的成本效益分析来看,铜网代替传统渔网的效果是喜人的。如果这一项目大规模推广开来,估计铜上游冶炼商与下游加工商每年能增加6-10万吨的用铜量。”
国际铜业协会中国及东南亚区总裁周胜则对此予以补充,认为这一数据其实还属于非常保守。事实上,根据国际铜业协会对中国渔业的调研,未来五年里,若所有渔网均换成铜网,用铜量将达到20万吨以上。
“对于不同的水产品,铜网也会有针对性的不同设计,这样一来,相当于潜在又打开了用铜市场。”StevenKukoda称。
据悉,目前全球六大洲都已在部署铜合金渔网渔箱水产养殖技术,全球最大的两大水产养殖组织都已在试验和使用该技术。StevenKukoda预期,对于这一技术的总投资可能还需要持续1-2年,之后就将全面投放市场。
注:国际铜业协会(InternationalCopperAssociation,ICA)是一个非赢利性专业国际组织,致力于开展和实施铜相关市场推广项目。协会成立于1989年,目前拥有43家会员,包括覆盖世界精铜产量60%的铜矿企业、冶炼厂以及全球领先的铜及铜合金加工企业。